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发现”号航天飞机一波三折于昨天成功升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6日07:16 南京报业网-南京日报

  【南京日报综合消息】(记者张忠霞)美国东部时间4日下午2时38分(北京时间5日凌晨2时38分),“发现”号航天飞机从肯尼迪航天中心一飞冲天,这是自2003年“哥伦比亚”号失事后美国航天飞机的第二次太空飞行。

  发射:一拖再拖果断升空

  点火发射指令下达后,伴随着雷鸣般的呼啸声,“发现”号直上云霄,发射台上空腾起巨大的烟柱和红色的火焰。目睹这壮丽炫目的瞬间,发射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互相击掌拥抱,地面观看人群中也响起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此次“发现”号的发射可谓一波三折。先是由于天气原因,1日和2日两次推迟发射。继而又突然发现外部燃料箱绝热泡沫裂缝问题,引发外界广泛关注。宇航局顶着重重压力,决定维持发射计划。

  “发现”号行程预定12天,肩负诸多重任,重头戏是对改进后的航天飞机安全技术进行测试,其次,将为空间站送去一批关键补给,机组人员在站上停留期间还将为空间站进行维修,计划中要进行两次太空行走。

  背后:命运之旅扣人心弦

  这次任务很可能最终决定航天飞机是按计划服役还是提前退役,进而也将决定国际航天合作的象征——国际空间站能否顺利建成,堪称是一次“命运之旅”。正因如此,直到“发现”号点火前,围绕它是否应该成行的争议一直没有平息。

  若在以往,“发现”号发射对宇航员们来说只是一次普通的太空任务,但此次发射距去年7月“发现”号升空暴露安全问题不到一年,美国宇航局内部不少专家认为它的安全隐患并没有彻底排除。这是“发现”号是否应该升空的最大争议所在。

  然而美宇航局局长格里芬拒绝了安全顾问委员会的提议。为此,一名负责安全的总工程师甚至提出辞职。分析人士指出,“发现”号遇到风险的几率是百分之几、该不该现在发射,实际上只是表面的分歧,其背后则是美国航天决策者对航天飞机命运的争议。

  风险:碎片脱落充满悬念

  美国宇航局航天飞机项目经理韦恩·黑尔说,发射升空3分钟后,监控发射过程的录像中可以看到4片小碎片从外挂燃料箱飞落。

  法新社援引美国宇航局官员的话说,发射过程中脱落的碎片多达6片,但判断这些碎片是否为机体泡沫绝热材料还为时尚早。目前还不清楚这一情况是否会对“发现”号既定任务产生影响。

  就在发射前一天,工作人员在检查中发现航天飞机外挂燃料箱隔热泡沫内有一条12.7厘米长的裂缝,并在发射台上发现一块脱落下来的楔形泡沫。

  经过近一天的研究后,发射中心最终认定裂缝不会对外挂燃料箱安全构成威胁,脱落的泡沫材料也不足以在发射时对“发现”号机体造成危害。发射中心最终决定继续执行2003年“哥伦比亚”号失事后的第二次航天飞机发射计划。

  为保证宇航员安全,美国宇航局还提前制订了一套应急方案。如果航天飞机升空后损毁严重,宇航员们将暂时留在国际空间站,等待“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前来救援。不过,如果真的出现这种情况,“阿特兰蒂斯”号在发射过程中仍将面临与“发现”号一样的安全风险。

  意义:再赴太空承前启后

  “时隔一年后‘发现’号航天飞机再赴太空,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中国空间技术研究专家庞之浩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达了这样的看法。

  庞之浩说,“发现”号完成此次任务后,国际空间站总人数将恢复到3人,以便开展更多的工作。此后,美宇航局将用航天飞机陆续为空间站运来欧洲的“哥伦布”实验舱、日本实验舱、美国居住舱和大型太阳能帆板等设施,在2010年前完成空间站的主要建设任务。美国将把航天工作的主要着眼点由近地空间转移到月球和火星,其载人航天器将全部使用更先进安全的“乘员探索飞行器”。

  (编辑小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