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开放的甘孜投资的热土创业的天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6日07:20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2006年7月5日,甘孜藏族自治州在成都举行甘孜州投资说明会暨招商项目签字仪式,此次招商会吸引了世界500强等300余家海内外客商参加,该州的旅游文化、生态农业、生物制药、生态能源、优势矿产等五大支柱产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115个项目成为众多投资商看好的热点,经过成功推介,现在已有近30亿元的投资项目落户甘孜这片土地。

  为什么会能够吸引那么多的投资者?甘孜州州委书记、州长尧斯丹认为,在资源优

势成为第一发展优势的时代背景下,更多的海内外投资者已经看见甘孜这片热土上所蕴藏着的巨大发展潜力。

  富饶的甘孜

  甘孜州地处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过渡带上的横断山脉中段,全州幅员面积15.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92万。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甘孜州州委、州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民族团结,全面进步模范藏区州”的发展目标,持续深入推进“三个转变”,在坚持改革开放中增强发展活力,在坚持统筹兼顾中推动协调发展,全面推进了全州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奠定了良好发展基础。

  优势之

  自然资源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造就了甘孜州独特丰富的自然资源。大熊猫、金丝猴、白唇鹿等珍稀动物闻名中外;全州初步查明各类中草药植物150余科,594属,1539种,藏药原植物68科,200余属,500余种,中藏药材种数占四川省已知种类的40%以上,是四川省的重要药材产区;野生菌和野菜更是量大质优,遍布全州。甘孜州林区是四川全省最大的林区,现拥有8233万亩天然林和210余万亩人造林,目前,全州共建自然保护区40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11个。天然草场面积1.4亿亩,高原特有畜种牦牛、藏猪开发价值极大。

  能源资源富集。甘孜州地处长江上游,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纵贯全境,支流众多,水量丰沛,落差极大。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5698万千瓦,占全省的29%,技术可开发量3658万千瓦,占全省的30.5%。甘孜州还有丰富的太阳光能资源和地热资源。

  矿产资源丰富,有色金属品种多储量大。甘孜州是著名的三江成矿带的主体,国土资源部和四川省的矿业规划均把甘孜州列为“十五”期间鼓励勘查和开发的地区之一。已发现各类矿产74种,已探明矿产储量的矿种有41种,属大型矿床有14个,中型矿床25个。探明的主要矿种有金、银、镍、铜、铅、锌、锡、锂、铍、铌、钽、铁、锰、钨、云母、水晶、花岗石、硅石等。

  优势之旅游文化资源

  甘孜州地处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地形复杂,是世界上保存自然生态最完整的地区之一,也是气候垂直带谱与动植物资源垂直分布最多的地区之一,是中国重要的天然物种基因库。由于特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形成了东部环绕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蜀山之王贡嘎山风景区,集雄、奇、险、峻与秀美旖旎于一体的自然景观;南部以“蓝天下最后一块净土”著称的稻城亚丁自然保护区为核心的“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北路以德格印经院和格萨尔故里为中心的旅游景观。

  甘孜州是孕育《康定情歌》的地方,是《格萨尔王传》的发源地,举世瞩目的藏文化三大中心之一、藏文化宝库———德格印经院以及中国革命史上的革命遗迹———泸定桥,都位于甘孜州。甘孜州的康巴文化既为整个藏民族历史文化发展

  所决定所影响,又具备鲜明的区域性特征。独特的自然景观与多彩的康巴文化和丰富的红军遗迹,赋予甘孜州独具魅力的旅游资源,甘孜州也被国内外专家誉为中国西部自然生态和康巴文化旅游的最终目的地,是中国最美的地方。

  优势之

  民族地区的政策空间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本身是保证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条件,在《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范围内,民族地区可以独立自主地从本地区实际状况出发,选择、制定更富有开放性的经济发展战略以及各项政策,这是内陆地区不能相比的。此外,国家对民族地区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甘孜州对外开放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和空间。

  丰富的自然资源、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生态地位,使甘孜州经济后发优势越来越明显,随着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的不断改善,甘孜州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在不久的将来,甘孜州定将成为成都平原经济圈向西拓展的接力区和产业竞争优势的增长区。

  优势之交通通信条件

  随着成雅高速公路、二郎山隧道、二康路、通县油路、通乡公路以及主要景区公路等工程的陆续竣工和投入使用,甘孜州的交通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州府康定到成都的时间已由过去的一天变成了如今的四五小时,到州内各县的时间已大大缩短。在此基础上,加快了泸石路甘猫段、国道318线海竹段、二得路改造主体以及稻属路、竹茨路、乡香路等工程建设进度,加大了康定机场、稻城亚丁机场、雀儿山隧道、国道318线康定至新都桥东俄洛段、东俄洛至理塘海子山段及稻木路、瓦丹路等重大工程的规划论证、项目申报及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目前,已获得国家正式批准立项的康定机场试验段开工建设,并可望在2008年实现通航,环贡嘎山旅游线两小时经济圈已将随即形成;全州基本实现了乡乡通电话,手机及网络通信等已覆盖全州各县及各主要旅游景区,甘孜州与外界已完全融为一体。

  发展的甘孜

  现在,甘孜州不仅已从过去的“投资死角”变成了“投资热土”,而且招商引资有力地促进了支柱产业的长足发展,呈现出亮点频闪的喜人局面:

  亮点一水能资源开发1997年康定冷竹关水电站招商项目的实施,揭开了甘孜州水电开发的序幕。随着华能公司冷竹关水电站的建成投产,该州先后引进了大塘国际、中国华电、中国国电、中电亚洲、久隆电力等公司,加快了丹巴陡水岩电站、泸定沙嘴电站、小天都电站、大渡河流域、九龙河流域等水电开发项目的建设。“十五”期间,全州引进水电开发项目99个,到位资金45.51亿元,占全州引进到位资金总额的57.59%,成为引进资金最多的产业。随着甘孜州大渡河、雅砻江和金沙江水电资源的开发,该州也将成为四川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

  亮点二矿产资源开发甘孜州地处青藏高原三江成矿带,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历来都有公司和企业在进行矿业生产。近年来,在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前提下,通过引进四川鑫源、西部矿业、华都高科等公司,加快了甘孜州矿产资源的开发,为培育优势矿产业成为支柱产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十五”期间,引进矿产资源开发项目107个,到位资金10.88亿元,占全州引进到位资金总额的13.77%。

  亮点三旅游文化资源开发近年来,通过引进冰川公司、北京菲菲森旺等公司,加快了海螺沟、康定跑马山、稻城亚丁、九龙伍须海、猎塔湖、猛董及各县景区一批经营性旅游文化项目开发进程,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大改观,旅游接待能力进一步增强。“十五”期间,引进实施旅游文化项目79个,到位资金6.44亿元,占全州引进到位资金总额的8.15%。

  亮点四经营城市“十五”期间,甘孜州以经营城市为突破口,加快了全州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的转变。全州先后引进了威龙实业、四川鑫汇等一大批企业来甘孜州经营城市建设项目,为提升甘孜州城市建设形象,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建设环境筹集了大量建设资金。“十五”期间,全州引进经营城市建设项目234个,引进到位资金10.17亿元,占全州引进到位资金总额的12.96%。

  亮点五生态农业近年来,甘孜州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把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增加农牧民收入和解决“三农”问题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又一重点。先后引进了隆生集团、恩威集团、禾邦集团、川西药业等企业,通过建立产业基地,公司加农户的生产模式,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和中藏药业,为广大农牧民群众带来了实惠,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十五”期间,全州引进农业产业化开发项目40个,引进到位资金1.31亿元,占全州引进到位资金总额的1.67%。

  未来的甘孜

  “十一五”期,甘孜州经济社会发展将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十一五”期间,甘孜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目标是“建设民族团结、全面进步模范藏区州”。围绕创建生态经济第一州,在“十一五”期要初步确立生态经济大州地位,建设川电外送水电基地、全国特色精品旅游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防线,取得扶贫开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进展。到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力争在2005年基础上翻一番,达到100亿元,年均增长14%以上,人均超过10000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5誜51誜34,初步形成特色产业集群,生态型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0%以上,增速居藏区前列;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8.5亿元,年均增长30%;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

  招商工作举要

  “十一五”期间,甘孜州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领域和范围,优化投资环境,以项目为载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立健全灵活有效的招商引资机制,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特色优势、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强化投资环境治理、营造宽松和谐环境”为招商工作举要,大量吸收和利用国内外的资金、人才、技术和现代管理,促进对外开放上一个新台阶,为全州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十一五”期间计划达成招商引资项目1000余个,引进资金200亿元;利用国外资金8000万美元。

  关注产业发展重点

  生态农业加快“两江”流域10万亩优质青稞基地、康东3万亩反季无公害蔬菜基地、10万亩优质菌类基地、2万亩优质蚕桑基地和南部地区5万亩干果及水果基地建设。

  水电产业在注重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加快发展生态能源业,使其成为新型工业的主导产业。力争生态能源业总收入达到35亿元以上。

  旅游产业围绕建立“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核心区”战略,提升东部,把康定、泸定、丹巴、九龙4县作为发展重点,加速构筑“川西旅游环线”战略高地,加快环贡嘎山两小时旅游经济圈建设,加快南部和北部的旅游开发,倾力打造系列品牌,加大自然生态、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三大核心资源开发,力争旅游总收入达到40亿元以上。

  生态矿业坚持“环保优先,合理开发”的原则,加快勘查,积极推进开发。力争原矿生产能力达到400万吨以上,总收入达到30亿元以上。

  中藏药业抓好中藏药业基地建设,建立10万亩优质药材人工种植基地;建立50万亩大宗野生药材抚育保护基地和1万平方公里野生中藏药材资源保持基地。加快中藏药新产品开发,研发2—3个产品,培育中藏药加工龙头企业。

  民族文化产业培育文化旅游、演艺会展、民族工艺、文化娱乐四大产业群,精心打造康定中国情歌城、海螺沟国际会议度假中心、丹巴嘉绒民族文化产业园区、德格康巴文化产业基地、稻城香格里拉核心区生态文化基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