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谁有权把小学生的毕业成绩变成商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6日07:40 海南新闻网-南国都市报

  “本信息每分钟2元。您好,这里是2006年海口市教育局考试查分热线。按0号键查询初二地理、生物会考成绩;按1号键查询小学生毕业测试成绩......”。 听到这里,不明白的人还以为赵本山和范伟在说小品,谁能想到,这竟然是海口市的小学生在查询自己的毕业测试成绩。(相关报道详见本报今日第3版)

  6月24日,我市举行了小学生毕业测试,有3万多名小学生报名参考。近日,海口市

教育局已经把考试成绩统计出来。但是7月5日,多名学生、家长以及学校的老师向本报反映,直到当天,他们都无法从学校获知测试成绩,学校去市教育局要成绩,也无法得到,只能拨打教育部门公布的查分电话“96977755”查询;该电话的收费为每分钟2元。

  让我们简单地做一个计算吧:海口有三万多名小学毕业生,平均每个人查分假如用1分多钟的话(这还不算那些一次查询不成功,只能再进行二次拨打的学生),按每个学生查分需四块钱来算,那利润就是12万多元!

  “如果学生在自己成绩单上看到的成绩,和电话里查到的成绩有出入,那么请到我们教育局来核实,最终的解释权,还是属于教育局的”,口气之大令人惊讶。按照教育局有关领导的说法,“交费打电话属于自愿无人强迫”。这话听上去没错,可是,在学生和教育主管部门存在严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家长和孩子不“自愿”行吗?孩子上了6年小学,终于毕业了,谁不想早点知道自己的分数?更何况,虽然实行划片招生,可有门路的家长谁不想托关系送孩子到重点中学啊,毕业成绩也是重要的参考,不是吗?你倒说说看,家长能不“自愿”吗?别说一分钟2元,就是3元,对那些心急如焚的家长来说,也都不在乎了,只要能早点知道自己孩子的成绩。 如果大家的分数都没有公布,统一规定到多少号才能知道,那家长也无话可说。可是现在呢?花钱就可以早知道。这不是明摆着要大家花钱查分吗?

  现在经济学上有一个新词,叫“无聊经济”。听广播,看报纸,听到或者看到一个好玩的故事,想知道结局对不对?那你得发短信到XXX号去吧。一时间,大家都想从电信的垄断中分点蛋糕来吃。正是在这种利益驱动下,声讯台利用自己对信息的垄断特权和独家掌握考试分数的教育主管部门“强强”联手,将学生的分数变成商品再转卖给学生。电信是企业,为考生服务就要收费,这可以理解,但教育局作为享受国家财政拨款的行政机关,是否有权把学生的考试成绩变成商品?是否有权把学生考分作为有价信息“卖”给学生?这种转卖是否侵犯了学生的权益?垄断性的经营是否存在不当得利? 这些问题,需要认真厘清。否则教育的公益性便无从谈起。

  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是公益事业,不能按市场化来操作,这是教育部反复强调的观点。学生的考试成绩, 理应属于考生个人隐私范畴,任何人无权把它变成商品 来“转卖”。这应当成为常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