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80名“老支边”共忆激情岁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6日07:41 兰州晨报

  兰州纪念“支援大西北”50周年座谈会昨日隆重举行

  本报讯(记者刘凤宇)我们的城市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说着带有各地方言的普通话,他们的老家在祖国各地,但他们和子孙现在都成了兰州人,他们心怀着建设大西北的目标,他们就是上世纪50年代支援大西北建设来兰的支边人。7月5日,兰州市委市政府在友谊宾馆隆重召开纪念“支援大西北”50周年座谈会,80名上世纪50年代来兰支援大西北建设的代

表参加了座谈会。

  6名支边人员代表首先做了热情的发言,当年的毛头小伙子和大姑娘如今都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们畅谈了当初为什么来兰的想法,回忆了来兰后的生活及工作情况。

  省长助理、兰州市市长张津梁在座谈会上作了讲话,他向当年参加“支援大西北”建设的所有人员及其家人致以崇高的敬意。他说,兰州市是当年全国支边的重点城市之一,50年前,兰州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经济发展落后,基础设施薄弱,人民生活水平低下。“一五”时期国家将兰州作为全国重点建设的城市之一,陆续建设了兰炼、兰化等一批重大项目。党中央发出“支援大西北”的号召后,上海、天津、东北等地的一大批单位整体迁兰,一批又一批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热血青年,从祖国的四面八方,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支援大西北的征程,涌向了这个条件艰苦、百废待兴的城市,开始了光荣而艰巨的伟大创业。支边人员带来了先进的思想、理念、文化和技术,建成了一个又一个宏伟工程,使兰州在很短的时间里,初步完成了城市功能和基础工业体系建设,为以后的开发和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过50年的建设,兰州由建国初期的19万人增加到目前的314万人,由当年的西部小城发展成为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西部交通枢纽、区域性商贸中心和科技文化基地,没有支边人,就没有兰州今天的繁荣。为此,兰州市委、市政府要求各县区、各部门、各单位高度重视支边人员为兰州建设作出的巨大贡献,摸清支边老同志及其家属、遗属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座谈慰问和联谊活动,认真落实支边人有关的政策待遇,在体检就医、生活保障、家庭困难等方面妥善安排,给予照顾,解决支边人员工作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张津梁在讲话中号召兰州市人民要以支边人员为榜样,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尤其是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继承和发扬支边人员的优良作风,当好领头雁和排头兵,力争早日把兰州建设成经济更加繁荣、社会更加文明、环境更加优美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

  座谈会现场。

  本报记者房毅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