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黄花梨富鹅田村——宁波帮扶贞丰县鹅田村建设黄花梨示范基地记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6日07:51 贵州日报

  6月26日,天刚放亮,贞丰县珉谷镇鹅田村农民潘贞安就急匆匆来到他家果园里,从挂满黄花梨的果树上摘下一个品尝是否可以上市。他高兴地说,今年黄花梨长势喜人,又是一个丰收年。这要感谢宁波市的大力帮扶。

  1998年以前,鹅田村是一个贫困落后的布依族村寨,不通电、不通路、不通水、不通电视、不通电话。全村256户1321人,贫困人口占80%以上,文盲、半文盲占全村人口的30

%左右,村民思想观念落后。

  1998年,宁波市扶贫办确定鹅田村为宁波对口帮扶农业开发示范村。宁波市委、市政府的各级领导多次深入鹅田村调研,帮助村支部村委会理清发展思路。

  到2005年,宁波共投入资金126.5万元帮扶鹅田村,使该村发生了“巨变”:农民人均收入由帮扶前的不足500元,提高到现在的1500余元;粮食人均400公斤以上,是帮扶前的两倍;贫困人口下降到50余人。每个村民组都通了水、电、路、电视、电话,水泥便道连通大多数农户。

  1999年,宁波市扶贫办帮助鹅田村建设千亩黄花梨示范基地时,村民犹豫不决:黄花梨能当饭吃吗?宁波市扶贫办主任张祖安同鹅田村干部、党员、寨老、村民谈心交心,宣传种黄花梨的好处,基本上做通了大多数村民的思想工作。2000年2月,宁波捐赠的20万株果苗全部种植完毕后,宁波市扶贫办又捐赠了13万元购买化肥给农户追肥,但有些农户将化肥挪作他用,使黄花梨生长较慢,加之不进行拉枝、剪枝,梨树长成不结果的风景树。宁波市扶贫办主任张祖安耐心地告诉村民:“黄花梨就像娃娃一样不能缺奶,缺奶就会黄皮寡瘦,没有精神,不拉枝、不剪枝、不管理,就长不出模样,就不能挂果,产生不了效益”。农民被其打动,加强了黄花梨的田间管理,同时,宁波市的黄花梨种植户、高级农业专家也来到鹅田村传授管理技术。

  到2000年,鹅田村建成了千亩黄花梨基地,覆盖农户204户。2003年黄花梨进入挂果期,示范户潘贞安、农文香、潘长命、潘庆忠、潘吉忠、潘庆行等收入达到2000至5000元,其中农文香的4亩黄花梨收入4800多元。

  农民算账发现种黄花梨确实有搞头,积极性更高了。2005年黄花梨获得丰收,7月上中旬到8月中旬,安顺、贵阳的客商每天都有2至3部汽车到鹅田收购黄花梨,农民潘贞安靠种黄花梨成为村里第一个万元户。预计今年全村黄花梨产量达20万公斤,产值32万元。

  2005年8月28日,宁波市扶贫办领导王良慧来到鹅田村时,农民们自发夹道欢迎,表达了鹅田人民的感激之情。

  黄花梨基地的建成,为鹅田村找到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成为鹅田村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宁波市7年来的帮扶,终于结出丰硕的果实。

  作者:刘超凡 罗华山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