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公款赌球,只为解心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6日08:32 正义网-检察日报

  钱一次次地输掉,他对这样的恶性循环似乎并无察觉,只想着如何从单位弄出钱来继续一搏,期待着有朝一日能连本带利赢回来。

  

公款赌球,只为解心愁

  警方出动打击“赌球”

  “入狱以来,我一直在思考,自己为什么会由一个国家干部沦为阶下囚?我希望时光倒流,一切可以重新开始,但只可惜没有后悔药。”说这番话时,王聪的脸上写满了悔意。

  2006年4月21日,广东省湛江市中级法院对轰动一时的雷州市财政局财会核算中心原统管会计王聪挪用公款赌球一案作出一审判决。法院认定,王聪挪用公款的总额达480多万元,其行为构成挪用公款罪,依法判处无期徒刑。

  这是雷州检察机关自1979年重建以来所办的案件中涉案金额最大的挪用公款案。随着此案的最后判决,王聪挪用公款的前后始末浮出水面。

  没了赌本怎么办

  现年39岁的王聪,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老得多。1994年,王聪从中山大学财税系毕业后,成为了雷州市财政局的业务骨干。由于业绩突出,他一直深得领导信任。2000年12月1日,王聪被任命为各核算中心统管会计。但几年过去了,王聪依然还是单位的统管会计,职务上没有任何的变化。他的心理开始失衡了,认为自己“仕途不顺”,每天总是郁郁不得志的模样。

  郁闷之中,心烦的王聪认识了几个新朋友,球庄老板的马仔郑仕平就是其中之一。新奇的赌法,及球类的视觉与心理快感,一下子便让王聪忘记了愁绪。第一次体验到了赌球带来的新奇感受后,王聪很快着迷了。刚开始,王聪只拿出自己的少量积蓄进行投注,没想到第一次就赢了400多元。之后又小打小闹地赌了几次,每次居然都赢了不少钱。

  然而好景不长,王聪的“赌运”很快就走下坡路了。由最初的赢钱,到开始输一点点,到最后,他把自己的积蓄输了个精光。赌博是一个深邃的泥潭,王聪屡赌屡输,越陷越深,不仅多年来苦苦积攒的十几万元血汗钱化为乌有,外面还债台高筑。

  没有了赌本怎么办?欠下的那么多赌债拿什么去还?血的教训没有使王聪及时清醒,反而激发了他“赌回本就收手”的念头。于是,王聪将贪婪的目光转到了单位的公款上。2001年4月13日,王聪虚拟市水政监察大队提取备用金,开出发票,自己填写了取款申请书。平日里,王聪给同事的印象就是“整天泡在电脑前”,人挺老实,并没有其他不良嗜好。因此,当王聪拿着申请书到核算中心管理处审核盖章时,毫无戒备的同事没怎么仔细审查,轻轻松松就让他过关了。第一次出手就马到成功,兴奋不已的王聪迫不及待地与马仔郑仕平一起到银行提取了现金,暂时还上了拖欠的赌球款。

  王聪没有想到,正是这第一次的侥幸酿就了自己日后更大的贪念,也使自己最终走进了牢狱之中。球还在赌,钱一次次地输掉,王聪对这样的恶性循环似乎并无察觉,只想着如何从单位弄出钱来继续搏一搏,期待着有朝一日能连本带利赢回来。

  事有凑巧,2001年7月,水产局有一套已签名完备的空白申请书,上缴费资金为3万多元。“赌”迷心窍的王聪当然不想放过这样一个好机会,决定将这3万元占用一段时间,再还给单位。结果,王聪如法炮制,又一次挪用了单位公款。事后查明,王聪以类似的手段共挪用单位公款28次。

  填补窟窿两头忙

  有了“轻松”到手的钱,王聪依然无法逃脱输球的厄运。案发后,王聪在自述材料中这样写道:“我赌球的运气太差了,想赢回本金填补还给单位,但每一次都输得更惨……”

  罪行终有败露的一日。11月3日,核算中心领导突然打电话找到王聪,语气甚为严肃地指出王聪所管的银行账与银行存款不相符,要求他尽快对账。心情异常紧张的王聪当即表示,第二天会立刻做好对账工作。明知道单位的公款已被自己挪用了,怎么对账?心急如焚的王聪敷衍完了领导,又遭遇了债主的讨债。11月5日下午下班前,郑仕平又来到了核算中心找王聪讨还欠债。在此之前,郑仕平已找过王聪多次。

  一边面临单位的追查,一边还得还赌债。焦灼不安的王聪几经口舌,以忙着查账为由打发了郑仕平。当时,猴精的郑仕平也已察觉到财政局有些不妙的事态,想到一旦给王聪制造出什么麻烦,最后得不到钱就完了于是掉头就走。果然,消息灵通的郑仕平在次日又一次找到王聪,而这一次是通风报信。也不知道郑仕平是从哪里得知的小道消息,他告诉王聪:“听你单位的人说,市纪委的人星期一就要来了。”

  这个晴天霹雳般的消息很快就从核算中心领导口中得到了验证。核算中心领导通知王聪,后天会有上级领导来清理核查本单位的账户账目,在此之前需要把个人所管的账户清理一下。听到这个消息,王聪浑身上下顿时一片冰凉,逃跑的念头油然而生。

  自家存款也席卷一空

  “我们局的统管会计跑了!”2004年11月8日,雷州市检察院接到该市财政局的报案。此时,财政局财会核算中心里,由王聪统管的9个单位账目中,惊现出30多万元的账目问题。情况紧急,当天下午3点,反贪局全体人员火速赶到案发现场。然而,昔日王聪的办公座位已经空空如也,他在电脑里所存的财务数据也被删改得一塌糊涂。

  于是,办案人员一面迅速向上级通报案情,一面组织对王聪经手的票据进行清点,并到王聪及其亲友家里展开调查走访。当晚7点,经过一整天辛苦调查的办案人员明确地得出结论,王聪已经外逃了。

  此时,案件已经惊动了市领导。当晚8时,湛江市委常委、雷州市委书记李昌梧获悉案情后,明确指示:从速从严办理此案。一张追逃的法网迅速撒了出去……

  本以为王聪会在逃跑前与家人道别,办案人员来到了王聪家。看到突如其来的检察官,王聪的家人顿感莫名其妙。直到此时,家人也才赫然发现,家中的存款早已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被席卷一空。王聪的父亲是一位正直的退休干部,此时的他心中满是悲愤,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儿子发生了什么事。

  原来,王聪对父亲的严格管教一直心存芥蒂。恨铁不成钢的父亲总是批评他散漫,但王聪不仅充耳不闻,反而对父亲与家人心生厌恶。在逃跑的时候,王聪既没有与家人道别也没有给家中打电话,甚至瞒着妻子将6万元的积蓄全部提走。逃亡途中,他将6万元钱分别装到了两个旅行袋里。

  逃亡途中遭抢劫

  本以为有了6万元钱,可以逃之夭夭,潇洒一段时间的他,根本没有想到,接下来的逃亡之路会是那样艰难。当王聪坐大巴逃到南宁的时候,球庄马仔突然联络上他,提出希望能两个人一起逃跑。如果自己和马仔汇合,只会增加被抓的风险。王聪非常明白逃亡形势的严峻性。脑袋灵光的王聪自然拒绝了这个没有半点好处的逃跑计划。但是,唯一让他预料不到的是,自己居然会被抢劫。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装着3万元钱的一只旅行袋被劫匪抢走,王聪只能疯狂地咒骂。在这样的骂声中,他忘记了自己也是一个“劫匪”,是掠夺国家公款的“劫匪”。

  无奈的王聪犹如灰老鼠一般,在南宁市匆匆转悠了几日。走投无路之下,他开启了一个手机卡,决定联络广州的亲戚家,要逃窜到广州去。与此同时,公安民警的布控工作早已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王聪的行踪很快被锁定。2004年12月24日,王聪在广州花都区被捕。

  经过45个心急火燎的追捕日、30多个千头万绪的查账日,查阅了100多张可疑的支票,近千公里的调查取证路,办案人员经过缜密的工作,王聪这个挪用巨额公款的“大蛀虫”终于落网。

  在湛江市财政局派出的专业财会人员的配合下,王聪涉嫌挪用公款金额,随着账目彻查的进行而不断提升。由于支票单据被装订在银行的档案里,按规定不能携带离开,在金融部门的配合下,检察机关的技术人员直接到金融部门,对王聪经手开具的100多份支票单据进行鉴定,确定其中61张支票存在问题,并初步揭开王聪涉嫌挪用公款案的作案手法。并且,王聪开具的大部分问题支票的收款人是郑仕平,此人正是赌庄马仔,专门为赌庄收钱。

  经查证,王聪自2001年初认识赌球庄及马仔后,不久便开始赌球。在赌输钱而无法偿还赌款的情况下,2001年4月13日起,王聪利用职务之便,与马仔共同作案,挪用单位公款近480万元人民币。

  “赌博让人变成了鬼”

  虽然在工作上并没有太突出的表现,但王聪是个聪明人。同事都说他的思维反应很快。对此,办案人员也深有同感。王聪在接受审讯的过程中,语言反应很快,对提问能很快地作出对自己有利的回答,而对不利的问题则一概沉默。为了在审讯环节取得突破,办案人员作出了艰苦的努力。

  2005年3月以后,天气酷热,看守所内的审讯室里更是如此。面对艰苦的工作环境,办案人员打破常规,利用早上7点前,晚上7点后,气温相对凉爽的时候进行审讯,不厌其烦地进行思想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令王聪在严肃的法律之下亦感受了独特的人文关怀。最终,王聪悔恨的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发出了沉痛的认罪忏悔……

  “入狱后,我真后悔,我犯下的罪行不仅导致单位损失巨大,还给原本幸福的家庭蒙上了阴影。妻子以泪洗面,孩子像断线的风筝……

  “我女儿刚刚考上了名牌大学,给我来信说,她压力很大,每天一想到我就吃不下饭。我给她的心灵造成的创伤很大。2004年,我对女儿说,明年你上大学时,我亲自送你到校园。然而,由于我的堕落,再也不能履行亲自送她上学的诺言了。

  “我的父亲是一位正直的退休干部,共产党员,平生最恨的就是像我这样的人。现在,年老多病的他被我这个不肖子气得卧床不起……

  “拿国家财政公款去赌球,在全国我是第一人,一想到给家里带来的伤害,让女儿蒙羞,给国家带来的巨大损失,也牵连了领导,我真恨不得马上自杀。在此,我用惨痛的教训劝诫大家,不要参赌了,尤其是国家公务员更要自律,否则,结局也会像我一样。”

  编后的话:赌海无边

  当人类的功利意识开始萌动的时候,赌博也就应运而生。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往往就是赌博较早出现的国家。中国古代最早的博戏——“六博”,相传就出于夏朝末期乌曹之手。由此算来,赌博游戏在中国也有3500余年的历史了。赌博之所以千年不衰,归根结蒂在于部分人总想不劳而获,侥幸致富。殊不知,赌博实际上是一种“慢性自杀”,金钱的快速运动麻痹了神经,道德开始黯然无色,人性也悄然泯灭。

  赌徒历来都是一个为人所不齿的称号。赌徒都是一群缺乏自制力的投机主义者,他们难以抵挡“博”一把就能轻松赚大钱的诱惑,红了眼拼下去直到付出沉重的代价:家徒四壁、妻离子散、失去自由乃至丢掉性命。本文中的王聪就是一个典型的赌徒,他为了排解心中愁绪去赌博,到头来却落得一个可悲的下场。为什么呢?因为他赌了那么久也没有搞清楚,赌注到底是什么东西?赌博的种类有无数,赌注却无一例外都是一个——幸福。王聪终于明白了:赌海无边,回头是岸。可这种明白对他已经太晚了。但愿这一切能警醒后来者。

詹高尔 朱香山 庄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