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科研腐败必须严肃惩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6日08:39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我国科技投入长期不足,是制约科技创新的一大瓶颈,但山东一位科研人员对记者说,为争取经费而开展的公关活动花掉一块,出差、买车、鉴定成果花掉一块,科研经费真正用在买资料、配备设备仪器上的比例并不大,有的还花在“吃喝玩”等不该花的地方。“有的买电脑作为设备报销,有的给孩子买学习用品也要到课题组报销。”山东师范大学一位副教授说。(见7月5日《扬子晚报》)

  可见,不少科研项目成了科研腐败人员套取国家科研经费的“圈钱工具”。据报道,由于有关部门对一些项目审批缺少规范,人情化、随意性很大,甚至造就了一批“课题老板”。这些人不搞科研,而是搞“科研公关”的专家。他们利用自己的声望和人际关系,专门跑项目,揽课题,然后再把课题转包给他人。一旦“争取”到课题,国家宝贵的科研课题经费又往往成为他们用来进一步“公关”和瓜分的肥肉。以致出现“跟着项目的人在这段时间内吃喝玩都能报销”的怪现象。

  在2005年“南京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论坛”上,有学者透露,我国科技成果平均转化率仅为10%~15%,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只有3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70%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和70%~80%的贡献率。而一些高校的科技成果七八成都停留在实验室中。这些,与科技成果项目审批不严的先天不足和科研中的后天腐败有很大关系。

  还有,由于参与科研的单位要么被视为“清水衙门”,要么被认为素质较高抗腐败能力较强,因此往往没有引起重视,从而也暗中助长了这些领域的腐败。

  科研的腐败,是对自主创新伤害最大的腐败,是对未来经济、科技发展破坏最大的腐败。对此,我们必须对其有清醒的认识,必须对这个具有很大隐蔽性的腐败领域严加治理。

  □陆高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