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找准平衡点化解铁矿石疏港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6日08:52 新京报

  中国政府应该在国家宏观调控目标与地方政府利益、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中央国有企业与地方国有企业及民营企业之间的利益差异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从而减少现货市场的混乱,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对以后国际长期协议的影响。

  尽管2006年国际铁矿石谈判这场漫长而又艰难的拉锯战已经尘埃落定,但它留给中国的混乱和疼痛仍在困扰着中国政府和钢铁行业。5月以来,因中国各大港口的铁矿石大量堆

积压港,个别港口港存已处于饱和。

  发改委、交通部在6月20日联合下发特急文件,要求必须及时对港存进口铁矿石进行疏港,但至今库存减少缓慢,截至6月30日,仍有4353.6万吨铁矿石库存囤积在中国港口,比6月23日的统计数据仅减少27万吨。究其原因,乃因中国现货铁矿石市场稳定,铁矿石进口商囤货待涨的目的尚未达到,只好不顾上头政策继续拖延时间以待价而沽。

  今年以来,业内人士纷纷指责铁矿石进口商囤货待涨行为虚涨了中国铁矿石市场需求,不仅给国内铁矿石市场造成巨大压力,也直接影响了中国在谈判中的话语权。政府有关部门也在不懈地整治国内矿石进口秩序,目前中国拥有进口铁矿石资格的钢铁企业和贸易商已从最多时的500多家减至99家,以控制现货市场哄抬价格的混乱现象。但笔者认为,各港口铁矿石囤货待涨行为不仅是进口无序造成的,目前的铁矿石压港待涨一定程度上正是因为政府整顿矿石进口,缩减贸易商反而给予了仅存的有资格的贸易商通过进口特权获得垄断利润的机会。

  由于市场的趋利性,中国铁矿石进出口企业的数量近年来正快速增加,2001年仅为173家,2004年激增至523家。这样的企业大致分三类:一是只做铁矿石贸易的大型进口商;二是国内的一些大型钢铁企业,主要通过长期合同从国际市场进货;三是看到铁矿石贸易巨大利润空间而匆忙进入的小贸易商。但目前中国只有少数大型钢铁企业能够拿到国际铁矿石巨头的长期合同,大部分中小钢厂只能从现货市场购买铁矿石,而中国现货市场交易量超过总交易量的一半,现货铁矿石价格一般比长期供货合同价格高30%.这种利益差异使得以宝钢为代表的国内几大钢铁企业希望中国钢铁企业能够集体谈判;但很多没有矿石进口权的中小钢铁企业,因只能依赖垄断性的进口商,且其对矿石的需求会发生波动,所以,希望矿石进口保持一定的“灵活性”,更愿意在涨价前进口,以躲过涨价损失,必然会为了自身利益无法估计囤货会虚涨中国市场需求,给铁矿石谈判带来不利。

  在这种情况下,规范中国铁矿石进口贸易秩序,提高进口铁矿石企业的集中度,同时依照国际惯例把现货贸易转变为以长期合同为主,进一步强化行业协调和企业自律是势在必行的,但另一个方面,要提高钢铁行业的集中度已经不仅是单纯依靠更严厉的产业政策来关停并转中小钢铁企业这么简单的,中国钢铁行业各方利益博弈的复杂性已经使目前的整合钢企、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难上加难,很难在短时间解决。最根本的出路还在于,主管部门应该在国家宏观调控目标与地方政府利益、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中央国有企业与地方国有企业及民营企业之间的利益差异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从而减少现货市场的混乱,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对以后国际长期协议的影响。

  □王冰凝(北京记者)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