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海南省施行戒毒新模式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6日08:58 法制日报

  说起戒毒所,人们不免会想到“钢筋、水泥、电网、铁窗、高墙”,而当你走进海南省最大的戒毒农场———三亚市戒毒康复农场,你会看到另一番景象:郁郁葱葱的亚热带植物、池塘和小桥,仿佛一座幽雅的园林。

  如果不是亲眼看到有吸毒者在这里戒毒,你很难相信这是专门为吸毒者建的。

  在治疗区的操场上,强制戒毒人员穿着运动服,有的列队操练,有的正在参加拔河比赛。在活动区阅览室内,一些强制戒毒人员正在阅读报纸和期刊。接见室里,戒毒人员正在和自己的家人、朋友轻声交谈。走进监控区,观察室内一张张摆放整齐的病床上,留待察看的重症病人正在输液,医护人员正在为他们检查。

  据三亚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支队长郑廷发介绍,戒毒康复农场是2003年4月,在省各部门的通力配合下,建立起来的。

  戒毒康复农场建成以来,按照集戒毒、康复训练、劳动锻炼和心理矫正为一体的模式进行管理,努力探索一条新的戒毒之路,提高吸毒人员戒毒脱瘾率。

  看点一

  郑廷发介绍了“三步管理”模式:

  第一步,戒毒生理脱毒期。这一阶段主要是对刚进入戒毒农场的学员进行过渡观察,以干戒为主,药物辅助脱毒冶疗,行为规范、队列训练、法治教育等手段进行引导。

  第二步,心理脱瘾治疗期,由生理脱毒到心理矫正。以心理教育为主,主要针对吸毒人员普遍存在说假话、谎话、欺骗性强,言行不一的特点反有戒断的愿望但无戒断的决心和毅力这一状况,在教育中着力矫正他们的心理状态,规范他们的行为方式。

  第三步,脱瘾巩固期。一般由心理脱瘾期转入巩固期,时间约六个月。这段时期学员通过劳动锻炼,提高意志,学会技能和生存本领,力求戒毒期满回到社会,人人都有一技傍身,可谋职业,降低复吸率。

  看点二

  海南省公安厅禁毒处处长曾建华说,与强制戒毒所不同的是,戒毒劳动康复农场规模大,吸收的戒毒人员数量多,戒毒的方式不再是单一的药物治疗,闭门悔过,而是采取脱瘾—劳动—康复一体化的新模式。如今,海南省已有十多个戒毒劳动康复农场,发展前景非常好。今后,全省戒毒康复农场可收戒六千多人。

  看点三

  海南省公安厅禁毒处副处长胡永平介绍说,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对于吸毒者来说,生理戒毒并不是十分困难,但如何保证他们的身体康复,从心理上彻底摆脱毒品却是一个难题。开办戒毒农场,通过适度的体力劳动,不仅使戒毒学员的身体一天天强壮起来,同时也使他们找回了自信心,磨练了意志,坚定了戒毒的决心。由于戒毒农场实行的是开放式管理,戒毒学员有相对较大的自由度,既可以参加各种劳动,也可以读书看报,还可以组织各种文艺活动。同时,戒毒农场在管理上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学员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学员家属可以随时来探望亲人,戒毒学员也可以短时间请假回家和家人团聚,拉近了戒毒人员与社会、亲人的距离。

  看点四

  曾建华说,海南各地自推行农场式戒毒模式以来,戒毒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戒毒康复农场管理体制不顺,既属监所部门管理,又属禁毒部门管理,形成多头管理。二是在戒毒康复农场戒毒的吸毒人员肯定要参加劳动,参加劳动的人员必定分散,分散就会给管理带来难度,有时可能容易造成个别戒毒人员脱逃的现象。三是戒毒康复农场没有大的资金项目的支持,仅靠戒毒人员小规模的手工加工劳动生产所得,他们很难养活自己。四是戒毒康复农场管理人员规范化建设很难实现。现在的戒毒康复农场正式民警不多,各市县戒毒康复农场都没有专门的机构编制和民警编制,正式民警大多是公安机关内部调剂,挤占了其他警力编制。五是省里每年都拨款500万元用于戒毒康复农场建设,各市县也拨出配套资金,但是要建设上规模出效益的项目必须加大投入,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很难建成上规模、上档次的康复农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