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司法理念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6日09:02 法制日报

  司法理念是法治观的有机组成部分,有什么样的法治观,就应当有什么样的司法理念。社会主义司法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观的逻辑展开,是指导和影响社会主义国家司法工作的司法思想、司法理论、司法观念和司法文化等的集中表述。

  一、如何解读“社会主义司法理念”

  从概念上来解读,社会主义司法理念包括如下几个构成要素:

  首先是主体要素,即社会主义司法理念是由哪些主体所具有或者应当具有的理念。在社会主义中国,不同主体对于司法理念有一些共同的标准、原则、价值和要求,如公平、正义、效率、廉洁等,但在具体内容等方面又有若干区别和不同。对于社会大众而言,他们具有的社会主义司法理念大致是文化意义上的、直觉感知性的、普世化以及底线主义的司法理念,他们对于司法案件中的是非曲直、公正与偏私、当与不当、合法与非法等等的评判,除非经过一定时间认真的法律知识学习,较多情况下是“跟着感觉走”的,是一种世代因袭的由中国传统政治法律文化中的道德评价转化过来的司法理念和司法评价。这种社会大众的司法理念,多数可以经过改造和升华后纳入社会主义司法理念的范畴,但有些明显带有中国封建法制残余色彩的司法理念,如“法不责众”、“民愤极大”、“耻于诉讼”等等,则应当废除。

  对于政治领导人和政策制定者而言,他们具有的社会主义司法理念大致应当是政治性、宏观性、方向性、自我约束性的司法理念。在中国国情下,他们对于司法工作、司法法律、司法制度、司法人员、司法活动、司法案件等的认识、评价、判断和把握,通常是以政治性原则为首要标准的,以司法不应当独立为选择取向的,以司法功能主义为认同前提的。

  对于司法职业人员(法官、检察官、律师、公证员、法医等及其辅助人员)而言,他们具有的社会主义司法理念大致应当是专业化、知识化、技能化和高度分工的司法理念。司法职业人员对于司法的理念,与社会大众的司法理念相比,突出的特征倾向基本上是专业化、职业化、技能化和抽象化的;在这种特征的司法理念面前,社会大众对于司法职业人员往往具有一种依赖关系。与政治领导人和政策制定者的司法理念相比,突出的特征倾向基本上是非政治化、独立化、自治化的;在这种特征的司法理念面前,政治领导人和政策制定者与司法职业人员之间,既存在相互依赖的关系,又可能产生某种非对等的认知冲突。

  其次是范畴要素,即社会主义司法理念这个概念由哪些范畴的结构组成。就“社会主义司法理念”的关键词及关键词的组合来说,这个概念在宏观理论层面涉及四个基本范畴:“社会主义”、“司法”、“司法理念”、“社会主义司法”。1、把司法理念定性为“社会主义”,就意味着与资本主义的对立,与封建主义的区分。这里没有使用“中国特色”的定语,在通常语境下应当是指适用于一切社会主义社会的司法理念。2、这里的主词是“司法”,在分权理论的意义上,它意味着与立法、行政的分工关系;在宪政与法治理论的意义上,它意味着对于宪政、法治的从属关系。3、“司法理念”意味着它不同于司法制度、司法程序、司法主体、司法活动等领域的客观存在,而属于知识、理论、思想、观念、意识等主观范畴的存在。4、“社会主义司法”表明了它的性质、内容、范畴的规定性。

  第三是内容(客体)要素,即社会主义司法理念包括哪些主要内容。根据司法理念的主体不同,可以把社会主义司法理念的内容分为狭义和广义。狭义地讲,社会主义司法理念,是指司法职业人员对于司法领域的法律、法治、法律制度、法律程序、法律规范、司法活动、法律职业、司法惯例等的知识、思想、理论、观念、意识和文化;广义的社会主义司法理念,是指包括司法职业人员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所共同具有的司法认知、司法意识和司法文化等。我们今天讨论的社会主义司法理念,主要是狭义的司法理念。

  二、如何培养社会主义司法理念

  法彦云:法律不被信仰,就是一纸空文。问题在于,法律如何才能被信仰,如何才能成为人们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一种社会和个人都予以信奉的法律文化。许多研究表明,要把纸面的法律变为生活中的法律,把毫无生气的规范变为人们认同的理念,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司法职业人员中培养并树立社会主义司法理念,同样需要甚至需要一个更加长期的时间过程。这恐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司法发展规律。

  培养社会主义司法理念,前提条件是要提出并形成明确稳定科学而又能够为司法职业人员所接受的“社会主义司法理念”。我们所需要的司法理念,除了前面提到的一些特点和内容外,还应当符合以下要求:第一,社会主义司法理念应当具有明确性。这种司法理念倡导什么反对什么、要求什么禁止什么、奖励什么惩罚什么、鼓励什么限制什么……都必须泾渭分明、一清二楚,否则就会让司法职业人员无所适从。第二,社会主义司法理念应当具有稳定性。这就要求,一是不要轻易决定、尤其是不能轻易根据领导人的讲话指示就判定什么是社会主义司法理念的内涵和要求,而要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审慎筛选社会主义司法理念的内容;二是一旦认定属于社会主义司法理念的内容,就应当赋予它尽可能长久的生命力,使之保持稳定性,防止朝令夕改;即使要修改完善社会主义司法理念,使之与时俱进,也要非常慎重地按照司法规律行事。第三,社会主义司法理念应当具有科学性。

  培养社会主义司法理念,应当有具体明确的规范内容和实在要求。社会主义司法理念不仅是抽象的价值、原则、精神、理念和概念等,也是溶于司法规范、司法制度、司法程序、司法活动等当中的具体要求、具体标准。司法职业人员在接受抽象的司法公正、司法民主、司法效率等观念的同时,也要落实于具体的司法行动过程中。连接抽象理念与具体行动这两者的主要桥梁,就是把社会主义司法理念的要求具体化、规范化和程序化,通过各种制度和规范来保证司法理念的落实。

  培养社会主义司法理念,司法机关的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是关键。长期的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符合国情且符合稳定发展的改革方式。

  培养社会主义司法理念,要高度重视对社会主义司法理念的研究和宣传。如果我们不能结合国情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司法”、“司法理念”,什么是“社会主义司法理念”等等,做出令人信服的科学规定和合理解释,我们对于“社会主义司法理念”的学习、坚持、培养、弘扬、宣传等一切活动,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