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四川“长衫先生”萝岗讲国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6日09:11 大洋网-广州日报

  

四川“长衫先生”萝岗讲国学
李浬讲起国学非常投入。 何波 摄李浬出生在重庆的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是大学教授,母亲的祖上有“小三苏”之称,琴棋书画样样皆通。从小生活在古典氛围中的他就痴迷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并在表现出过人的天赋。他3岁习画,儿时作品先后在英美法等国家展出,9岁时所作的《西游记》长卷被美国西雅图博物馆收藏。小学时,他就读完了四书和《红楼梦》。

  父母要他同出行时不穿长衫

  李浬在文字方面拥有过人天赋,数理化成绩却十分糟糕。1991年,未满15周岁的他未能考上高中,无论父母怎么劝他复读重考,他都不为所动。

  早在念初二那年,13岁的李浬就已经预料到自己不可能考上高中。为了给自己回家自学国学找个合适的表现形式,李浬掏出省吃俭用了三个月才存下的25元零花钱,在裁缝店定做了一件长衫;然后配上一双布鞋。他的“新造型”在当地引起了轩然大波,人见人回头;父母碍于面子,要求李浬在于他们一同出行时不能穿长衫。

  在回忆起穿长衫的理由时,李浬解释道:“中国文化讲究‘知行合一’和‘身体力行’,穿长衫是形式与实质的统一;长衫自上到下浑然一体,符合中国传统文化提倡的‘中和’;我觉得穿长衫很飘逸,很符合中国读书人玉树临风的气质。”

  初中毕业后,李浬认为欲研习国学,必先重走先贤足迹,于是,他游历了江浙一带的名人文古迹。但随着岁数的增长,他不得不去面对自立的生活。1994年,他做了一年多时间的报童。1995年,新成立的重庆晨报招聘校对,19岁的李浬怀揣着一张初中毕业证去应聘,他自如的谈吐和儒雅的气质打动了面试官,竟然淘汰了众多本科生,顺利地被报社录取,月薪1500元。

  发问“粪由何来又往何去”

  为了尝试一下“劳其筋骨”的真实滋味,李浬不久便辞去了报社的工作,来到了四川安岳县农村,借住在一个贫穷的老乡家中,插秧种菜养猪担粪样样都干,乡亲们视他为“疯子”。他在挑粪时竟然问老乡:“粪由何来?又往何去?”文绉绉的让老乡们哭笑不得。一年下来,李浬身上长满了脓疮;后来,他更是“变本加厉”地做了一段时间的挑山工,种种的艰辛劳作让他更加深信古人的教诲千真万确。

  学孔子送腊肉拜师季羡林

  李浬每到一座城市,都会千方百计地寻找当地的国学大师,并谦逊地登门求知。

  2001年夏,李浬到北京三次拜会90高龄的学界泰斗季羡林老先生。第一次登门拜访时,正是午休时间,李浬怕影响季老午休,只是在季老的住所外徘徊,并跟季老家的白猫玩,3个小时后,刚要敲门,可季老的保姆却告诉他说,季老回山东老家了。

  又过了几天,他再次拜访季老。孔夫子曾经说过:“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凡是送我十块干肉的,我没有不教他的。)李浬遵循孔子的教诲,买了10块干腊肉,并附文言书信一封,求见季老,但凑巧季老还是不在。

  24岁成川音乐学院特聘教授

  不久后,他再次登门求教,“三顾季舍”终有回报,季羡林已站在门口等候他的到来,李浬倒头便拜。季老在得知他初中毕业后一直自学国学,很是赞赏,鼓励他说:“不要羡慕那些硕士博士,走自己的路,要相信自己的天赋和刻苦,就一定能够脱颖而出。”季老与一介书生的故事,此后传为佳话。

  就这样,在几年间,李浬先后拜望了季羡林、张岱年、侯仁之、贺嘉寅、杜道生、刘克生等国学大师。

  2000年6月,四川音乐学院的林木先生很偶然地邂逅了24岁的李浬。林老师自幼喜爱国学,他从来没有见过学生有着李浬这样对国学的执著和痴狂。两人促膝谈心了一夜,林木老师对他欣喜有加,决定招李浬为四川师范大学视觉艺术学院特聘教授,当年9月,又成了学院的中文教师。

  李浬,30岁,初中学历,四川师范大学视觉艺术学院特聘教授。他共有20多件长衫,人称“长衫先生”,也有人称他为“李大师”。这位手上总少不了一把折扇的儒学书生在他13岁那年,用费尽心思存下的零花钱定做了一件长衫,从此便常年以“长衫+布鞋”的行头示人,至今17载。

  昨日,李浬应萝岗区教育局之邀前来讲学,他在走上讲台后,给爆满的听众献上了一个深鞠躬,儒家气质显露无遗。他说:“国学能告诉我们所有我们关心的问题的答案——从谈恋爱到治疗艾滋病再到解三角函数。”他的言论总是让听者愕然,不过相比之下,他的人生经历更富于传奇性。演讲结束后,记者采访了李浬。

  文/本报记者张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