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临朐军团”扬名上海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6日09:13 大众网-大众日报

  ■山东农民在省外①

  开栏的话

  如果说当年山东人历尽千辛万苦闯关东,是为了寻找一条生存之路,那么今天一批批山东农民跨出省门,在全国各地创业兴业,则显示出了山东农民敢想敢干的豪气和创造财

富的才智。

  据统计,出省务工经商的山东农民约有30万人,他们以山东人特有的吃苦耐劳精神,赢得了用人单位的信赖和当地人的尊敬。更为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山东农民在省外抱团聚力,在一些区域和行业创出了品牌,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干出了一番大事业。为此,本报记者走近这一特殊群体,记录下他们艰辛和业绩,今日起在《山东农民在省外》栏目中刊出,敬请读者关注。

  □本报记者宋学宝本报通讯员李现奎

  鳞次栉比的码头,进进出出的船只,高高耸立的吊车,来回穿梭的车辆……在繁忙的中国第一大港——上海港,有一个群体特别引人注目,这就是2500多人的“临朐军团”

  这支劳务大军以顽强的作风、精湛的技艺,在上海滩叫响了“临朐劳务”品牌。7月3日至4日,记者走进他们中间,感受到了他们奋斗的艰辛与成功的喜悦。

  “扛大包的日子真苦”

  “我们也不知道那段日子是怎么熬过来的,现在回头再看看,真是不敢相信自己有那么坚强的毅力!”拉起当初在上海港创业的日子,现在洋泾码头做单船指挥业务的郭中柱感慨万分。

  临朐人与上海港结缘源于一个偶然的机会。20世纪80年代中期,缺少装卸工的上海港为了照顾革命老区,决定从临朐山区招一部分工人。就这样,郭中柱与其他39名工友第一次走出大山,来到了大上海。郭中柱至今还清楚地记得那天是1986年12月26日。他说,上海人很热情,在他们到达的那天晚上,专门包了一顿水饺给他们吃。之后,他们就开始上班——在黄浦江最早的东昌码头扛大包。

  “扛大包的那段日子真苦,麻包小的80公斤,大的100公斤,压在身上,腰都挺不起来。时间又紧,一班8个人,要扛400吨货。下了班,浑身像散了架,饭都不想吃,只想躺下睡觉。”郭中柱说,“刚开始干的那几天,真的受不了,很想马上回老家。但转念一想,人家好心好意把咱招了来,不能因为怕受累给老区人民丢脸哪,于是就咬着牙坚持。后来,渐渐地顺过劲来,而且每月有200元的收入,也就不想再走了。”

  第一批“吃螃蟹者”站稳了脚跟,一批又一批临朐人来到上海港,投奔家乡在这里的早期打工者。如今,在上海港的临朐劳务队伍已占上海港全部外来务工人员的1/4,成为上海港劳务大军中一支最大的力量。

  为管好这支队伍,临朐县成立了政府驻上海办事处,并在上海注册成立了山东临朐广源劳务有限公司,打出了“致富为家乡,奉献为海港”的旗帜。

  “我们也要吃技术饭”

  前不久,上海军工路一装卸公司承接了湖南省国家电力重点设备2450吨特大件装卸任务,该设备需要从驳船上卸下再转装到码头火车平板上,误差不能超过一厘米,作业难度之高不言而喻。该公司领导经过反复研究,指定由临朐队的品牌“102组”操作。经过科学调度,“102组”圆满完成了高难度的任务。货主感慨地说:“真是艺高人胆大啊!”

  在临朐县驻上海办事处主任兼临朐广源劳务有限公司董事长聂绍俊的办公室里,记者看到一个“集装箱船时量创世界纪录”的奖牌。他介绍说,那是2004年6月18日创造的。当时在上海港集装箱外高桥码头,单船每小时最高作业量达到529自然箱,刷新了481自然箱的船时量世界纪录。

  山里人诚实,但不愚笨。他们深知,如果不提高技艺,那就永远摆脱不了扛大包的命运。还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他们就响亮地喊出一个口号:“我们也要吃技术饭!”

  这些大多初中毕业的农民,业余时间又捧起了书本,并找一切机会学习技术。广源公司对此十分支持,每年集中50天时间对他们分批进行技术培训;对特殊岗位技术的培训,则由公司出钱让港方代培。广源公司还与老家的技校联合办学,培训新招的员工,甚至租下了县体育场作驾驶员训练场地。目前,临朐在上海港的劳务人员40%以上是技术工,其中集装箱卡车司机281人,拖、铲、吊司机195人,关手35人,各类修理工16人,装卸业务也实现了从单纯的人力装卸向机械装卸的转变,职工的月收入达到2000元左右。

  7月3日,记者到龙吴码头采访,看到临朐劳务分公司经理李建军正在指挥职工从一艘来自大连的船只上卸钢材和木材。只见吊臂摆来摆去,却听不见一点碰撞声。他告诉记者,该码头有他们和另外两个省的三支劳务队伍,但有了急难险重任务,港方总是找临朐队来做。

  在临朐的劳务人员中,李建军是第一个考取吊车驾驶执照的,率先结束了扛包生涯。后来,李建军成了广源公司在码头的现场管理人员。1991年,他接管龙吴码头,紧接着民生码头、中海码头也归到他的名下。像他这样身兼三职的经理,整个上海港也没有第二人。2000年,“上海市十佳外来务工青年”的桂冠戴到了他的头上。

  从龙吴码头出来,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记者来到外高桥五期集装箱码头。这里有来自临朐的90个集装箱卡车司机、100个集装箱捆绑工。在现场,记者看到集装箱卡车来回穿梭,正在往一艘韩国船上装货。车队经理王兆德说,这艘船是3日凌晨2:50靠港的,4日凌晨2:00就要起锚,这期间要卸、装各1350个集装箱,任务虽然较重,但在临朐人手里是小菜一碟。

  “今后的日子会更好”

  7月4日,对闯荡上海滩的临朐劳务人员来说,又是一个里程碑:这天,他们首批30个飞机货物装卸工进驻上海虹桥机场,从而实现了业务由海港装卸到空港装卸的突破。

  尽管有了一流的装卸技术,但临朐人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随着上海港建设世界一流现代化强港目标的提出,一些码头的功能也在转换,尤其是过去黄浦江边的一些老码头面临撤并外迁的问题。另外,上海港还有20多家外地劳务队,竞争也是相当激烈。对此,临朐人居安思危,积极开拓新业务。

  洋山深水港是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工程,也将是远东地区最大的集装箱枢纽港。上海市委、市政府把该港顺利开港作为去年的“一号工程”。为了占领这块阵地,去年初,临朐劳务公司就响亮地发出了“全力支援洋山港,再为临朐立新功”的动员令,并分期分批在外高桥二期、四期和集祥公司等劳务队的员工中,抽调精兵强将166人,组成洋山港区山东临朐队,进行岗前培训,从而保证了12月10日洋山港开港之日,劳务人员即全部到位。

  近年来,广源公司一直尝试到其它港口发展业务。经过积极努力,2004年6月,140人的劳务队伍开赴浙江宁波北仑港,并有10多个人到了舟山船厂做修理工作。由此,公司向外拓展业务有了一个良好开端。

  “两个突破使我们对‘临朐军团’发展前景增强了信心,我们今后的日子一定会更好。”说这话时,聂绍俊脸上露出自信的笑容。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