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从“糖丸事件”看公共品供给缺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6日09:15 上海青年报

  舒圣祥

  来自不同省份的数位家长带着肢体异常的孩子到北京儿童医院求医,这些家长惊讶地发现,他们的孩子有个共同点:出生后均服用了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疫苗(俗称糖丸)。“为什么服用了疫苗,孩子反而得了病?”这成为患儿家长的困惑。

  与之前大多数属于质量问题的类似事件不同,这次“疫苗质量合格,接种程序和接种方法正确”,问题属于“疫苗相关病例”。因为疫苗本身就是病毒,只不过毒性远不如野生病毒强,利用的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保护性反应”,通过提前注入病毒以便产生抗体,从而达到抵抗同类病毒入侵的效果。正因为疫苗本身就是病毒,虽然毒性较弱,但对于极少比例的自身免疫力低下的儿童来说,反而会造成发病。

  换言之,“糖丸事件”起因于我们的糖丸疫苗安全性本身不高。与我们广泛使用的减毒活疫苗相比,灭活疫苗是被公认的最经典的疫苗。所谓灭活疫苗,也即一种已经被杀死的病毒,既不会使人染病,又可以促使人体产生抗体,抵御病毒入侵。事实上,很多国家给儿童接种的都是灭活疫苗,为什么我们仍在使用减毒活疫苗呢?生产技术当然不是问题,成本和价格低廉才是关键。

  糖丸疫苗是国家免费为儿童提供的几种疫苗之一,属于政府向国民发放的公共品,应由政府免费提供。但是,再福利型的国家也是由“自私的人”组成并运转,因此政府在发放公共品时,同样希望以最小的代价完成承诺过的事情。正如学者所言,公众日益增长的公共品需求同公共品供给短缺、低效之间的矛盾明显。

  减毒活疫苗相比灭活疫苗,价格低廉是不言而喻的,可以节省经费用于别的公共品供给,而且“疫苗相关病例”发生的概率也很小,于是选择减毒活疫苗成了最划算、最有效率的选择。但是这并不能证明该选择的合理性,因为它丧失了“第一美德”:正义。

  其实,“最划算、最有效率”也是错误的幻觉,因为它排除了本应计算在内的少数小儿麻痹症患者的治疗成本。与传染病的预防一样,传染病的治疗同样属于纯公共品。一个病人得不到治疗,受损的不是一个人或一个家庭,而是全社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