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高楼大厦练“马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6日09:15 解放日报

  

高楼大厦练“马步”

  本报讯(记者 彭德倩)抓地牢,站得稳,山摇地动也不晃。记者从同济大学获悉:该校结构工程与防灾研究所专家历经十余年,研发成功结构抗震防灾新技术,这一“中国功夫”日前首次在抗震研究强国日本实现工程应用,令建筑物的“马步”扎得更稳。该项成果近期还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层建筑结构体系越来越复杂,对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抗震技术需求日益迫切。自1994年起,在该研究所所长吕西林教授带领下,课题组致力于开发新型的抗震防灾技术。吕西林坦言,在土木工程领域,原始创新非常少,他们的“马步新招”靠的是集成创新,即利用已有技术、设备,达到“1+1>2”的效果。相关论文已在国际一流专业杂志《地震工程与结构动力学》(EESD)上发表。

  走在同济大学土木工程系楼梯上,常有人要问:那转角处贴着墙面、顶着天花板的人字形灰色结构干啥用?这正是专家们的得意之作:将橡胶耗能、油阻尼器这两大减震设备创造性地连在一起,不仅能令大楼抵抗住相当于6至7级强震的冲击,而且施工较传统方法更为简易。这一消能减震支撑体系,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并应用于上海市3项实际工程。如上海港汇广场商务办公楼的加固设计使用了这一创新技术,整个加固过程中广场基本未停业。

  让摩天大楼的“下盘功夫”更强,同济大学专家再做“加法”,采用各种滑动支座“并联”橡胶支座,组成全新的组合隔震系统,成功应用于超高建筑的基础隔震。据了解,它已在日本的4个高层建筑工程中发挥作用,当地企业数据显示,这一技术在达到相同抗震效果前提下,工程成本降低10%左右,产生直接经济效益6169万日元。

  专家点评

  《地震工程与结构动力学》杂志副主编Caughey教授和审稿专家认为,该项研究极具创新性,相关理论对抗震体系的设计具有实用价值。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