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乱收费:银行业画虎不成反类犬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6日09:24 南方日报

  南方论坛

  本报特约评论员

  从今年6月1日起,中国普通民众又开始为他们的日常生活向垄断部门支付额外的费用了。按照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的决定,今后凡在这四

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服务设备上持银行卡跨行查询,持卡人必须每次支付3角钱。有人以中国现有约10亿张银行卡估算,即使每卡每月只查询一次,一年也会为他们奉送近40亿元。

  利用垄断地位大搞乱收费,是我们一些国有商业银行的拿手好戏。想想也是,除了这四巨头,中国企业界谁还有这等能耐,金口一开,银子滚滚而来?让人们毛骨悚然的是,有消息说,在这项“跨行查询收费”成功收取后,四大银行还有近100项收费正虎视眈眈地盯着人们的银行卡并随时可能成为现实!不过现在看来,这一美梦或许快要破灭。昨日的一则消息说,由于广东籍的全国人大代表黄细花向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一个紧急呼吁,银监会、国家发改委和国家审计署正在考虑叫停这项收费。

  如果没有记错,有关中国银行业向广大客户收取各种小额费用的动态大约始自3年前。那时,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以“与国际接轨”为由,向各类银行卡收取十几元几十元不等的年费。收费意见刚一抛出,便在社会上引起了激烈争论,无奈几大银行拥有不可动摇的垄断地位,这种收费当然成为现实。或许是收年费尝到了甜头,近两年来,银行业界特别是几大占据垄断性地位的国有银行几乎年年抛出新收费意见和项目,它们一在试探民众的忍耐限度,二在为掠夺式经营投石问路。

  仔细分析,银行收取各种费用的理由无非就是一条——与国际接轨,无论是银行卡和账户收取年费,还是最近的跨行查询收费,都是这个理由。这种理由看起来冠冕堂皇——在市场经济社会,银行的服务是商业性质的而不是免费的,向市场发达国家银行学习,按照他们的做法向客户收取费用,似乎合情合理。但中国银行家们在收费的同时,却忘记了两个最基本的前提:一是中国银行业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的服务水平远未达到国外同行的水平,二是根据中国的法律,某些必要的服务是合同的附随义务,收费是违法的。

  有关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多数和这些银行打过交道的公民都深有感触,不说也罢。国外的银行,就是像中国银行业人士所说的那样到处收费吗?事实上,他们是将服务建立在市场和客户细分的基础上,再考虑向特定的群体收费。至于说法律的附随义务,根据中国的法律,这种义务就是合同主要义务的当然附加,这个道理犹如买辆汽车必须有轮子一样,轮子就是汽车的附随义务。从银行服务的角度看,银行给客户发卡,客户要用卡取钱或者查询余额,这是随卡而至的当然义务,否则,这卡不成了废物?

  其实,上述道理非常简单,稍有常识的人都能明白,那些饱读诗书甚至满肚洋墨水的银行家们不可能不知道,他们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因为他们在中国金融市场还占据绝对垄断地位。这不,我们几时见过那些商业银行业的后起之秀随意去收费呢?如果不是黄细花代表为公共利益仗义执言,这种垄断性话语霸权真不知道能否得到挑战。想来想去,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乱收费,表面上是向国外同行学习,想画一只“大老虎”,但是画技实在蹩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