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发现”号顺利重返太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6日09:25 南方日报

  经过两次推迟后,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当地时间4日下午2时38分(北京时间5日凌晨2时38分)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顺利发射升空。

  现场

  好天气助“发现”号顺利升空

  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4日天气晴朗,空中云量很少,打消了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以下简称“美国宇航局”)再次推迟发射“发现”号的疑虑。美国宇航局局长迈克尔·格里芬乐观地表示,美国人民将在独立日看到一场“壮观的焰火表演”。

  发射前数小时,包括2名女性在内的7名“发现”号机组人员开始进入“发现”号座舱,途中挥舞着小型美国国旗。当地时间4日12时29分(北京时间5日零时29分),“发现”号舱口正式关闭。

  下午2时38分,地面控制中心下达点火指令。“发现”号在巨大的轰鸣声中冲上蓝天。两分钟后,“发现”号与火箭助推器成功分离。8分钟后,外部燃料箱也成功脱离。

  地面控制中心不久后宣布,“发现”号已经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地面发射中心的工作人员鼓掌、相互拥抱,庆祝航天飞机顺利升空。

  问题

  碎片填充材料飞落

  美国宇航局航天飞机项目经理韦恩·黑尔说,发射升空3分钟后,监控发射过程的录像中可以看到4片小碎片从外挂燃料箱飞落。不过,当时“发现”号已经处于非常高的空间,并没有足够的气流将这些碎片加速推向“发现”号,因此不大可能造成机体损坏。

  不过,“发现”号机组人员还向地面控制中心报告说,航天飞机进入预定轨道后,他们看到一片碎片从“发现”号上脱落,看上去像是航天飞机的一块隔热层材料,大约2.4米长。

  目前还不清楚这一情况是否会对“发现”号既定任务产生影响。

  就在发射前一天,工作人员在检查中发现航天飞机外挂燃料箱隔热泡沫内有一条12.7厘米长的裂缝,并在发射台上发现一块脱落下来的楔形泡沫。

  经过近一天的研究后,发射中心最终认定裂缝不会对外挂燃料箱安全构成威胁,脱落的泡沫材料也不足以在发射时对“发现”号机体造成危害。发射中心最终决定继续执行2003年“哥伦比亚”号失事后的第二次航天飞机发射计划。

  为保证宇航员安全,美国宇航局还提前制订了一套应急方案。如果航天飞机升空后损毁严重,宇航员们将暂时留在国际空间站,等待“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前来救援。不过,如果真的出现这种情况,“阿特兰蒂斯”号在发射过程中仍将面临与“发现”号一样的安全风险。

  任务

  太空行走修理空间站

  从5日开始,“发现”号机组人员将对航天飞机机体外部实施一次检查,并准备在6日与国际空间站实现对接,向空间站输送设备等补给。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发现”号机组中唯一一名非美国籍宇航员、来自欧洲航天局的德国籍宇航员托马斯·赖特尔将进驻国际空间站半年,从而使空间站中宇航员队伍自2003年以来第一次扩大到3人。

  美国宇航局官员预计,工作人员需要近一周时间才能最终确定“发现”号是否在发射过程中出现机体受损情况,而判断“发现”号是否在空间轨道上受空间颗粒物撞击以及受损情况则需要一周半时间。

  按照计划,“发现”号机组成员、宇航员皮尔斯·塞勒斯和迈克尔·福萨姆将在此次太空之旅中开展两次太空行走,分别对航天飞机一个“机械手”进行测试和修理空间站外的一个设备。如果情况允许,他们还可能进行第三次太空行走,对“发现”号热防护系统的修复设备实施测试。

  此次“发现”号机组7名成员分别为指令长林赛、领航员马克·凯利、空间站新成员托马斯·赖特尔、飞行任务工程师莉萨·诺瓦克以及皮尔斯·塞勒斯、迈克尔·福萨姆和斯蒂芬妮·威尔逊。其中,莉萨·诺瓦克和斯蒂芬妮·威尔逊为女性。

  徐超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分析

  “发现”号再赴太空“承前启后”

  “时隔一年后‘发现’号航天飞机再赴太空,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中国空间技术研究专家庞之浩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达了这样的看法。

  庞之浩说,此次发射的最重要意义就是检验一年来“发现”号航天飞机安全性能改进工作的成果。去年7月“发现”号复飞时,脱落的大块隔热泡沫材料足以对其造成毁灭性损伤。此后,美国宇航局改进了一些重要部件的设计和制作工艺,其中最显著的变动是舍弃了覆盖燃料箱外电缆和增压管线的泡沫层。

  庞之浩说,“发现”号完成此次任务后,国际空间站总人数将恢复到3人,以便开展更多的工作。此后,美宇航局将用航天飞机陆续为空间站运去欧洲的“哥伦布”实验舱、日本实验舱、美国居住舱和大型太阳能帆板等设施,在2010年前完成空间站的主要建设任务。美国将把航天工作的主要着眼点由近地空间转移到月球和火星,其载人航天器将全部使用更先进安全的“乘员探索飞行器”。

  欣华

  链接

  “发现”号任务日程表

  第一天:发射升空,进入预定轨道飞行;有效载荷舱门打开;开始向机械臂供电。

  第二天:检测航天飞机机械臂、热防护系统及宇航服;将机械臂钩到“轨道器遥控臂传感器系统”上;检查与空间站对接所需工具。

  第三天:准备对接,空间站宇航员从站上给“发现”号拍照;与国际空间站对接,舱门打开;机组人员托马斯·赖特尔开始“搬家”,加入站上的长期考察组;充氧口环绕组件检查;空间站机械臂钩到“轨道器遥控臂传感器系统”上,与“发现”号上的机械臂“手拉手”。

  第四天:空间站机械臂将“发现”号装载的“莱昂纳多”号多功能后勤舱钩住,安置到站上的“团结”号节点舱;空间站机械臂从“命运”号实验舱分离,连接到移动基座系统上;开始将“莱昂纳多”号上的货物卸载到站上。

  第五天:第一次太空行走;继续卸载货物。

  第六天:继续卸载货物;空间站宇航员和机组人员举行新闻发布会。

  第七天:第二次太空行走;空间站机械臂从移动基座系统返回到“命运”号实验舱;继续卸载货物。

  第八天:继续卸载货物。

  第九天:宇航员休息。

  第十天:最后一次卸载货物;“莱昂纳多”号关闭,利用空间站机械臂将其从“团结”号节点舱拆离,运回“发现”号有效载荷舱。

  第十一天:机组人员和空间站宇航员道别,“发现”号舱门关闭;与空间站分离。

  第十二天:飞行控制系统检查。

  第十三天:脱轨准备;有效载荷舱门关闭;点火脱轨;在肯尼迪航天中心着陆。

  新华

  图:

  当地时间7月4日,搭载7名宇航员的“发现”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新华社发

  “发现”号航天飞机的7名宇航员开始登机。新华社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