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住宅区为何出现带太平间医院? 聚德花苑业主状告广州卫生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6日09:25 南方日报

  报料新闻

  南方热线

  020-87360888

  本报记者李静睿

  小区规划图里显示建筑面积为2000平方米的配套卫生院,最后变成11000平方米、带有太平间的医疗大楼。海珠区大塘解困小区聚德花苑的业主无法接受自己的住宅旁边可能停放尸体的现实。业主邓先生率先状告广州市卫生局,要求其撤销《关于大塘解困小区卫生院建设问题的批复》(以下简称《批复》)。昨日下午,该案在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

  医疗大楼经转手越建越大

  位于海珠区赤岗的聚德花苑是广州市住房解困小区之一,1993年广州市城市规划局在对广州市解决住房困难办公室的复函中同意,聚德花苑居住总人数约为22000人,配套项目之一的卫生院用地面积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聚德花苑业主肖先生对记者说,“我们当时都看了规划图,卫生院是在小区中间,四周都有住宅楼,但是当时的规划是说建5层,因为不影响小区采光之类的生活环境,我们才掏钱买了房子。”

  1994年前后,聚德花苑的业主陆续入住,卫生院也计划于1997年底开始动工,但到底谁是卫生院的建设方,业主们完全不知情。事实上,早在1994年,广州市住宅建设办公室(简称住建办)就已经同意由越秀区正骨医院来负责建设该卫生院。到了1997年底,海珠区卫生局向广州市卫生局表示,本属越秀区的正骨医院跨区建立医院,不符合医疗机构管理的规定,海珠区卫生局同时也向住建办提出了该卫生院由自己使用的要求。

  最终,正骨医院没能按计划在聚德花苑内建设分院,对于其已经投入的前期设计规划费用,海珠区卫生局表示愿意支付。1999年,住建办终于正式委托海珠区卫生局建设聚德花苑卫生院,在本案涉及的《批复》中,广州市卫生局也正式确认了这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在住建办对海珠区的建设工程委托书中,这个卫生院已经扩大为“框架结构九层(另设地下室一层),总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医疗大楼”。

  转手还没有结束,由于资金问题,该卫生院于2002年停建,海珠区卫生局随后引入一家民营医院——复大肿瘤医院的资金,并进行了项目转让,2005年7月该大楼正式建成。由于业主持续不断的反对,该卫生院至今没有投入使用。

  卫生院扩容出自良好愿望?

  为什么最初的规划和最后建成的卫生院有这么大的差异?

  1998年海珠区卫生局向市局递交的《关于大塘解困小区卫生院建设问题的请示》中解释,聚德花苑四周连接着新村、东风、龙潭等行政村,因此按原规划将大塘小区卫生院的用地交由海珠区建设。言下之意就是因要照顾周围行政村的医疗需求,所以不仅仅是建设成一个住宅小区内部的卫生院,需要扩大一些规模。在海珠区卫生局的网站上,当时与复大肿瘤医院签在建项目转让合同的报道中也提出“大塘卫生院项目将会成为一间环境优美、功能齐全、服务一流的医院”,用于“解决大塘小区居民看病难的问题”。庭审中,广州市卫生局也表示自己的职能范围包括协调发展全市的卫生事业。

  业主们对这一说法并不认可。肖先生告诉记者,在小区不到两公里开外,就有纺织医院、新滘医院、省第二人民医院、四二一医院4家医院,新村、东风、龙潭等行政村也都有自己的医疗机构,“小区里只是需要一个起医疗、保健、康复作用的卫生院,并不需要在距离住宅十几米的地方有一家带太平间的综合性大医院。”

  由于卫生部门与复大肿瘤医院签订了项目转让合同,聚德花苑的业主们还担心肿瘤医院会彻底“搬家”到小区内。在昨日的庭审中,作为第三人到庭的海珠区卫生局诉讼代理人表示,目前该医疗大楼还没有拿到相关部门的各种证件,“因此到底做什么用途,是医院还是卫生院,其实还没有定论”。

  此前,复大肿瘤医院院长秘书曾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确认:“我们医院的确要搬到聚德花苑那里去”,而在广州市城市规划局发放的《关于居住区公建配套卫生院更名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复函》里也提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用地面积为3000—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000-3000平方米,业主们由此认为,这幢医疗大楼本身就是按照二级医院的规模来建设的。

  肖先生告诉记者,他们也对空气、治疗辐射、医疗垃圾等问题非常担心。

  医院建在小区与业主没关系?

  庭审中,广州市卫生局主要有三点答辩意见,第一是《批复》为上下级行政机关之间的公文,属于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作出的工作协调和指导意见,因此不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第二是该《批复》是发给海珠区卫生局的,业主不是批复的相对人,批复的内容也对业主的权利义务不产生实际影响,批复行为和业主之间不具有直接的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第三是大塘解困小区卫生院的建设是广州市住建办委托海珠区卫生局实施的,批复并不是对下级行政行为的审批,同时该批复发于1998年,迄今已经8年,明显超过了诉讼时效。

  业主们对这个答辩感到难以接受,“建在小区里面的卫生院,怎么会和我们没有利害关系呢?”,至于诉讼时效的问题,肖先生则说《批复》从来没有公开公布过,一直到今年3月,他们才知道这个批复的存在。

  本案目前尚在进一步审理中。

  (报料人:肖先生奖金200元)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