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70万篇民生文章尽写干群血肉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6日09:25 南方日报

  解读韶关“民情日记”和“民忧档案”

  70万篇民生文章尽写干群血肉情

  笔者在韶关采访,发现每一个下乡干部都怀揣一本“民情日记”,发现群众有什么困难,就赶紧记下,以便解决。群众看在眼里,喜上心头,说:“这样的干部,我们欢迎;这

样的日子,有奔头。”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怎样让党员干部切实深入农村,了解民情,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带领他们奔康致富?韶关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覃卫东说,关键是要找一个载体。他们找到了“民情日记”和“民忧档案”。

  强化宗旨意识为民服务水平提高了

  案例2003年9月,武江区西联镇干部下乡了解到,由于天气炎热,蕉冲村民小组的草莓育苗成活率低,导致秧苗不足,村民请求帮助解决。这篇“民情日记”反映到镇后,镇农办迅速派出农业技术人员下乡调查,发现全镇草莓种苗缺6万—7万棵。他们一边与周边县(市、区)联系,请求支援,一边通过网络发布信息寻求草莓种苗。同时适当补贴缺苗农户,引导他们改种其他经济作物,大大降低了草莓种植户的经济损失。

  仁化县城口镇恩村村民蒙克定在“民忧档案”里反映,村里农民有种早春辣椒的习惯,希望镇政府扶持种植大棚辣椒,提高村民收入。镇领导经过调查研究,立即筹建一个100亩的大棚蔬菜基地。目前,基地已建好,村民多了一个经济来源。

  解读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韶关广大党员干部大力开展“民情日记”和“民忧档案”活动,夯实了党的执政基础,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

  据不完全统计,韶关“民情日记”一共记了66.2万余篇,“民忧档案”仅仁化县就有5.1万份。70多万篇“民生文章”尽写干群血肉情,大大增强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提高了他们服务群众的本领,有效增进了农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改进工作作风干部的脸色好看了

  案例2003年8月,始兴县罗坝镇干部邓春燕下乡了解到,东二村的小学毕业生应火旺学习成绩优秀,但家庭贫困,面临辍学困境。她马上将这一情况写进“民情日记”,并多方奔走。县政协帮助联系了香港老板吴先生,由吴先生负责应火旺的所有学费。吴先生承诺,如果应火旺考上大学,将资助到大学毕业。吴先生每年春节还要到应火旺家慰问,带去大量学习用品。今年下半年,应火旺就要读高中了。

  前不久,仁化县城群村村民吴显城养的几头猪突然口吐白沫,他急忙填写“民忧档案”向村里反映。村干部请来畜牧技术人员,几粒药下去,猪的病症全消了。

  解读“民情日记”和“民忧档案”提出了许多刚性要求,比如乡镇党员干部和机关驻村干部每人每周、县(市、区)直机关干部每人每月必须写出一篇以上的“民情日记”;“民忧档案”要求限时办结,一般的“民忧”5个工作日解决,重大的“民忧”也要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这就保证了实工实做,避免流于形式。

  “民情日记”和“民忧档案”活动,使群众的很多现实问题有了畅通的反映渠道,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也从中真正了解农民的疾苦,体会农民的难处,激发出事业心和责任感。如今,他们进村入户的多了,泡在机关的少了;主动与群众打成一片的多了,见了群众摆架子的少了。不少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为解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上的困难,跑上跑下,不辞辛劳。

  落实科学发展观农民日子好过了

  案例始兴县罗坝镇干部下乡时了解到当地气候、土质非常适合种桑养蚕,农户有20多年的种桑养蚕经验,但都是分散种植,不具规模。这一情况写进了“民情日记”,镇党委、镇政府设立了蚕桑生产办公室,组建蚕桑协会,确定“山上种果树,山下种蚕桑”,走“一乡一品”发展路子。他们跟县茧丝绸公司合作,建立“公司+组织+农户”生产模式,使罗坝镇成为韶关市蚕桑种植面积最大的乡镇,全镇桑园面积近8000亩,年产茧2万担,仅此一项,人均收入就达1600多元,为镇集体经济增加24万元的收入。

  去年,外商刘先生通过“民忧档案”向仁化县城口镇政府反映设厂征地遇到困难,希望得到帮助。镇政府马上了解情况,仅用20多天就帮助完成了选址、征地等工作,使投资1500万元的莹石矿厂在3个月内竣工。该厂现已投产,将年增税收300多万元,并解决了当地30多人的就业问题。

  解读农村集体经济薄弱,为民办事缺乏必要的物质基础,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党组织的号召力。韶关把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开展“民情日记”和“民忧档案”活动的重要内容。去年,广大驻村干部有关农村集体经济问题的“民情日记”就有1万多篇,兴办各类扶贫项目841个,招商引资项目137个,协调解决和引进各类资金1.38亿元,有效解决了农村“两委”“无钱办事”问题。

  从全市来看,落实科学发展观也是形势喜人。去年,韶关GDP增长12.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8.7%,综合竞争力跃居全省二类地区首位。

  调处各种矛盾农民上访减少了

  案例2004年5月,乐昌市沙坪镇党委书记华健生下乡听到茶园村干部反映,石门下村小组拟举行乡村公路开通仪式,但掌牛坪村小组的群众放言要阻止通车仪式,因为石门下村公路连接着掌牛坪村的公路,掌牛坪村小组群众要求石门下村小组分担他们以前的开路费用。华健生将这一情况写进“民情日记”,赶紧与村干部一起到掌牛坪村小组做群众思想工作,给他们讲道理、讲政策,终于解开了他们的思想症结,使石门下村小组乡村公路顺利开通。

  仁化县城口镇恩村东光桥头电站的承包方老板的有关补偿款没有很好落实,村民意见很大。村民罗桂发去年通过“民忧档案”向镇政府反映,要求尽快解决,否则村民将聚集阻止电站发电。镇政府立刻召开村民会议,劝大家冷静,同时与电站老板积极协商补偿方案,妥善处理了纠纷。

  解读在开展“民情日记”和“民忧档案”活动中,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深入了解情况,认真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建立起一套及时发现问题、妥善化解矛盾的快速反应机制。广大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依靠自身的能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做到“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问题在这里解决了,我们何必要去上访?”——这是群众的反映。以“民情日记”为例,4年来记录、排查、调处的矛盾纠纷分别为17697宗、16529宗、15932宗,妥善解决群体性事件502起,解决成功率超过90%。全市农村群体性事件和农民上访事件连年下降,许多地方农村连续多年没有一宗上访。曾经以上访闻名的始兴县罗坝镇,自率先推出“民情日记”活动后,已连续3年无人上访,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

  本报记者段功伟谷立辉通讯员黄云伍王善业

  图:

  乐昌市长来镇的干部在镇政府大院认真看自己的“民情日记”的考核情况。在乐昌市,“民情日记”的写作情况要上墙公示,作为干部考核的一项重要依据。

  刘海斌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