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虱子的猖獗与绝迹(石飞)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6日09:58 东方网

  《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揭露国民劣根性的一部伟大著作。在这部小说中有个阿Q和王胡捉虱子的情节。现抄录如下:“有一年的春天,他(阿Q)醉醺醺的在街上走,在墙根的日光下,看见王胡在那里赤着膊捉虱子,他忽然觉得身上也痒起来了。……阿Q也脱下破夹袄来,翻拣了一回,不知道因为新洗呢还是因为粗心,许多功夫,只捉到三四个。他看那王胡,却是一个又一个,两个又三个,只放在嘴里毕毕剥剥的响。阿Q最初是失望,后来却不平了:看不上眼的王胡尚且那么多,自己倒反这样少,这是怎样的大失体统的事呵!他很想寻一两

个大的,然而竟没有,好容易才捉到一个中的,恨恨的塞在厚嘴唇里,很命一咬,劈的一声,又不及王胡响。”

  鲁迅先生所描写的捉虱子的情景,对于中年以上的大多数国民来说,印象大都很深。笔者相信,他们当中一定有不少人也像阿Q和王胡一样在春天的日光下捉过虱子,赛过咬虱子的响声。儿提时代听过一个故事,说的是草民王二只顾坐在道旁赤着膊扒拨破棉袄捉虱子,没有察觉和顾及回避县太爷的官轿。县太爷很生气,罚王二两天之内交2斗虱子,交不齐就罚蹲牢。王二回到家,把自己的裤褂和老婆的裤褂拿了抖了再抖,只抖出两三升虱子,离县太爷限交数差远了,只好去几个小姨子家告帮,每家借几升。第二天一大早王二把3斗虱子送到了县衙,超额上交1斗,县太爷嘉奖赏钱1吊。这个故事过分夸张了,含有贬诋侮辱穷苦百姓的意思,但毕竟反映了一个社会现象,那时候的虱子实在太多了。

  过去穷苦百姓的身上的确特别的爱生虱子,家家户户有虱子,人人身上有虱子,衣服一翻开,缝上尽是白花花的虮子,手往怀里一伸准能摸出两个“老母猪”来。从没有听说过谁家里谁身上没有虱子的,不过多少而已。身上生虱子属正常,不生虱子属不正常。虱子叮皮喝血好受吗?痛痒钻心!人们也曾用种种办法来杀灭过,如捉逮,水烫,药杀……不知怎么搞的,事与愿违,越治越多,越治越盛,只有望虱兴叹,无可奈何。无可奈何之后,就是自解自圆自慰,就是“阿Q精神胜利法”,就生出诸如“虱多不痒,债多不愁”、“捉不尽虱子,逮不尽贼”、“皇帝身上也有3个御虱子”种种邪说,只好任凭虱子泛滥肆虐,叮咬吸血。

  说来也怪,这种曾经不可一世,似乎杀不尽灭不绝的寄生虫,却又是如此的脆弱,改革开放之风一起,它们就每况日下了,一天少一天,一日衰一日,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竟然渐渐绝迹了。恐怕现在的中小学生压根就没有见过虱子,根本就不知道虱子为何物。

  繁盛猖獗的虱类,怎么说绝迹就绝迹了呢?穷孵虱子,脏生虮。改革开放使亿万中国老百姓摆脱了贫困,“破棉袄烂棉被,一身裤褂穿四季,三年难洗一次澡”的窘穷潦倒的日月一去不复反了。现在,哪个没有三套两套的衣服,哪个一月不洗几回澡,哪个家里没有三床两床被缛。生活水平提高了,身体清洁卫生了,虱子失去了孳生的条件,必然绝迹。

  我由虱子联想到了腐败。勿庸讳言,而今的腐败现象泛滥成灾,无处不在,权钱交易,卖官鬻爵,贪赃枉法,行贿受贿,偷税逃税,走私贩私,官商勾结……人们已经司空见惯,见怪不怪。反腐败斗争,年年喊,月月喊,天天喊,中央在喊,层层在喊,其成绩也很是可观,中央级的省部级的地市级的县处级的都揪出来不少。日前,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贾春旺在全国检察工作会议上公布:查办涉嫌犯罪的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9633人,查办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百万元以上的案件4024件(见6月30日《新京报》)。然而,官场腐败的泛滥态势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大有愈反愈斗,腐败愈猖獗之势,致使著名杂文家邵燕祥先生丧失信心,发誓“不再做反腐文章”。普通老百姓在无可奈何之下,又是自解自圆自慰,又是“阿Q精神胜利法”——当官腐败顺理成章,在所难免,不贪不发当官干吗?不腐不败,人类不存在……

  现在的腐败,很有点儿像过去年代里的虱子。虱子绝迹了,腐败终将也会绝迹。至于何时能够绝迹,就要看中华大地何时真正地实现民主和法治,彻底地铲除孳生腐败的温床——不受监督制约的权力。


作者:石飞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