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检讨虚拟时代的心灵生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6日10:06 青年时报

  世界杯激战正酣。伴随着一支支球队的被淘汰出局,球迷死亡事件也在不断增加,据一家名为“世界杯死亡观察”博客从全球各地新闻报道中得出的统计数字,截至7月4日,全球已经有50位球迷因为世界杯而死亡,其中中国球迷高达11人,居全球首位。(《北京晨报》7月5日)

  “中国没有球队参赛,为什么反而成为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于是成为人们议论

的热点。诚如有专家指出的,“时差”是导致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球迷必须半夜看球,在体能和精神方面受到生物钟的影响,会感觉更加疲倦,因此发病的几率更大”;此外,“过度饮酒、夏季室内外温差”等环境因素,也是专家们强调的“世界杯死亡”原因。

  上述从具体看球环境及生理健康的角度对中国球迷“世界杯死亡”所做的观察、分析,当然是中肯和有益的,不过,笔者认为,仅止于此,似乎并不是“世界杯死亡观察”的全部,更不足以诠释世界杯赛场之外的我们心灵何以如此脆弱的根本原因。因为在我看来,这样一种脆弱也许折射的是,我们这个急速走向“现代”、走向电子虚拟时代的社会一种具有典型性的精神征候、心灵生态。

  毫无疑问,以高度发达的电子信息技术为表征的现代社会,正在通过其空前强大的信息制造、占有、传播,也即虚拟能力,赋予我们巨大的生活便利,乃至完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一日千里万里”的新闻转播、“天涯若比邻”的聊天对话,均不再是天方夜谭的神话,而成为日益平淡无奇的生活事实。

  但是,这种虚拟技术高度统治下的现代生活,副作用尤其是之于心灵状态的副作用同样十分明显、有目共睹:“虚拟”(替代)的盛行———音响录音代替了音乐演奏、电视比赛代替了体育锻炼、手机短信代替了亲声问候、网络聊天代替了邻里交流———必然意味着,生活触手可及的感性自由以及基于这种感性自由和现场体验的真实感,将不断趋于钝化乃至黯然消逝;于是,蓦然回首,我们发现,人们的情感正在趋于粗糙、草率,心灵正在走向封闭、狭窄,精神更一天天变得那样容易焦躁、脆弱……君不见,“过劳”、“焦虑”、“郁闷”,正在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日甚一日的流行语?

  这种情况下,再丰盛的娱乐、再激情的体育,之于我们,简单的宣泄、机械的刺激,以及由此带来的快感幻觉,也就代替了真正的怡情娱志、赏心悦目———不再那么能贯通精神、打动心灵了;随着这种虚拟依赖的不断加深,虚拟技术的“致幻”功能日益凸显,而幻觉总是难以维持、特别脆弱易灭的———当心理不断在极度的亢奋与沮丧之间反复震荡、摧折,心灵由脆弱而崩溃,也就不可避免了。

  也许,就像自然生态的稳定与强大取决于其物种的丰富性一样,心灵生态的稳定和坚强也需要内在的精神丰裕程度的支持,而这样一种心灵的丰裕,显然又是通过大量基于生命真实体验的活泼质感、自由从容来灌溉、哺育的。无疑,只要我们还是有着肉身的性灵生命,这些内在的精神需求、生命依赖,就是电子虚拟永远无法给予、也永远无法替代复制的。

  当然,检讨这种电子虚拟支配下心灵生态的脆弱性,并不等于说我们应该拒绝信息时代以及其带给我们的生活福利,因为电视、广播是虚拟的,所以我们从此不看不听,自然是既无必要也不可能,但我想,在急切追求并迅速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反思反省虚拟依赖可能存在的副作用、精神心灵风险,并努力寻找其中的平衡之道,从而健全我们的“现代化生活”,无疑又是值得也应该认真去做的。


来源:青年时报 作者:张贵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