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长江三峡保下游平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6日12:24 新闻晚报
□晚报记者 李宁源报道

  酷暑暂避,风雨欲来。昨天开始的湿润雨水给浙江省洗了个清凉浴,而人们现在开始担心的是,洪水和台风是否将如期而至?近期的骚扰会有怎样的规模?

  昨天,记者采访了长江三峡工程总公司防汛办和浙江省气象台,了解气候变化的最新进展。

  今年长江洪水:中下游雨量丰富

  “库容5日开始上涨,今天上午库区内蓄水高度是135米,但水量上涨特别慢。”长江三峡工程总公司防汛处处长汪建平说,而这是长江三峡炸除围堰后,大坝第一次显示出防洪的威力。

  说起大坝的这次“处女秀”,汪建平显得很自信,“表现得非常好,上游气象台把每天水量情况实时向我们汇总,我们根据已掌握蓄水情况,再酌情向下游放水。”

  汪建平对记者解释,这次洪水不会让人措手不及,长江全流域水情完全监控,而几百亿立方米的库容量给了三峡大坝充分的蓄洪自信,“总库容高度185米,现在135米水量上涨就已经很缓慢了。”根据测定,今年长江流域洪水的特点是上游水量小,中下游雨水丰富,水量偏大,“降水区域偏南。”

  但这次“处女秀”还没有用上三峡大坝的真实能力。“只能说目前三峡大坝已经初步发挥了防洪效应。”汪建平说,由于长江上游水量偏小,目前其功能只是不给下游“火上浇油”。如果大规模洪水从上游冲下,三峡才会开展错峰措施,到时候真正的表演才会开始。

  台风“艾云尼”:后天海上转向

  7月1日在菲律宾以东洋面上生成的“艾云尼”台风仅用了3天便发展成了强台风,并向西北偏北方向移动。今天早晨,浙江省气象台和温州市气象台发现,台风不会登陆,并可能于后天在海上转向,离中国而去,但它转向的距离刚好可以留给浙江一片清凉。

  “台风正位于北纬27度,东经125度,距离我国大陆还有1000多公里。”浙江省气象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艾云尼”目前风速逐渐增强,方向也没有改变。但是,一个最新预报让预报室工作人员松了口气,由于环流影响,后天20时左右,台风将在北纬26度,东经127度位置转向,离开大陆。

  “最近距离是离浙江600到700公里,对大陆不会造成影响。”温州市气象台一位姓高的工作人员讲。但这个过程却给浙江带来一席清凉,“会产生多次降雨,气候凉爽,温度略微降低。”

  台风“艾云尼”三天内不影响上海

  □记者 孔同

  晚报讯 近日,市民十分关注今年第3号强台风“艾云尼”会不会影响上海。今天上午,上海中心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曹晓岗说,由于“艾云尼”离本市较远,三天之内不会有明显影响,至于三天后它将如何发威,目前还在观测中。

  据预测,今年影响我国的台风次数将较常年偏多且影响明显,影响本市的台风数为2—3个。记者了解到,9—10日本市很有可能会受到海上热带气旋的影响,出现阵雨。

  截至目前,今年梅雨期的降水量仅为100多毫米,是常年梅雨量(240毫米)的一半都不到。这两天浙江、安徽等地普降大雨,受雨带摆动的影响,未来几天上海还将阵雨频频。

  异常气候难怪“梅雨”

  □晚报记者 龚星报道

  体验了梅雨闷湿,又尝到高温滋味,上海已进入一年中最难熬的高温阶段,全国也是高温加暴雨,江淮地区的暴雨还造成了人员伤亡、经济损失。这个梅雨季节,各种天气表现和传统意义上的“梅雨”大相径庭。今年“梅雨”怎么了?有人猜测这是异常“梅雨”。

  高温暴雨席卷全国

  6月30日,中央气象台发布高温警报,中西部十二省份将迎来35℃~37℃高温天气。被尊为“火炉”的几大城市气温快速飙升。

  汛期伴随着高温,受强对流天气影响,7月1日开始,河南8城市遭大暴雨袭击,发生严重内涝,受灾人口达183万;7月2日,安徽的滁州、宿州两市和附近地区也普降暴雨,造成5人死亡;7月3日晚,一场高强度的大暴雨光临江苏盐城,全市水位猛涨。

  在周边省市持续高温的时候,豫、皖、苏等地出现如此大的降雨量,令人咂舌。

  梅雨异常尚无定论

  中央气象台预报室的金荣花教授说,“梅雨”一般来说出现在6月第4候到7月第2候(5天为1候),但它又是个特别复杂的天气现象,其表现很多,并不能因为目前的酷热或暴雨就判断梅雨季节是反常的。“梅雨”很难有一个典型的例子,绝大多数都是不守规矩的,反复异常是正常的表现。专业部门会在“梅雨”结束后对其作出评估,因而就因为暴雨和高温而判断今年梅雨异常,显然还不能得出结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