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发现”号顺利升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6日12:49 红网-三湘都市报

  

“发现”号顺利升空

  北京时间7月5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发现”号航天飞机发射瞬间美国东部时间4日下午2时38分(北京时间5日凌晨2时38分),“发现”号航天飞机从肯尼迪航天中心一飞冲天,这是自2003年“哥伦比亚”号失事后美国航天飞机的第二次太空飞行。

  此次“发现”号的发射可谓一波三折。先是由于天气原因,1日和2日两次推迟发射。继而又突然发现外部燃料箱绝热泡沫裂缝问题,引发外界广泛关注。宇航局顶着重重压力,决定维持发射计划。

  美国宇航局局长格里芬在发射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我们非常激动,能够安全地重返太空”。目前“发现”号飞行一切正常,虽然发射过程中有几块碎片脱落,但均未造成威胁。

  “发现”号行程预定12天,肩负诸多重任,重头戏是对改进后的航天飞机安全技术进行测试,其次,将为空间站送去一批关键补给,包括重达2.8万多磅(1磅约合0.45千克)的各种设备和物资,机组人员在站上停留期间还将为空间站进行维修,计划中要进行两次太空行走。

  此外,机组人员中的欧洲航天局宇航员托马斯•赖特尔将留在空间站,加入第13长期考察组,为空间站的建设补充力量。

  此次发射是美国航天飞机第115次太空飞行,也是自2003年“哥伦比亚”号失事后美国航天飞机的第二次上天。这次飞行对美国航天计划来说“至关重要”。一旦此次任务失败,美宇航局将彻底取消航天飞机飞行计划,这对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及美国航天飞机计划都将是沉重打击。

  □资料

  勇挑重担

  “发现”号是美国现役三架航天飞机中最老的一员,1983年11月建造完成,1984年8月30日首航。在历次发射中,“发现”号战绩辉煌,曾将包括“哈勃”太空望远镜在内的二十多颗各类卫星及探测器送入太空。

  在航天飞机历史上,“发现”号总是“义不容辞”地挑起重返太空的重担。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升空73秒后爆炸,美国航天飞机发射被迫暂停。32个月后,“发现”号在各方关注下完成重返太空使命。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失事。两年多之后,又是“发现”号勇担重任,完成了“哥伦比亚”号失事后的首次太空飞行。

  “发现”号的专业名称为“OV-103”,即“轨道飞行器103”。它的机身长37.2米,翼展达23.8米,载货舱长18.3米,横断面直径4.6米。

  “发现”号名字来源于历史上著名的探险船只,一艘是18世纪70年代英国探险家詹姆斯•库克在南太平洋航海探险时所用船只之一,那次探险发现了著名的夏威夷群岛;另一艘是1610年至1611年探险家亨利•哈得孙在加拿大哈得孙湾搜寻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西北水道时所用船只。“发现”号的名字在人类的地理探索史上拥有极重要的地位,这一点在人类太空探索史中得到延续。综合新华社电

  □新闻背景

  "发现"号的技术改进

  自“发现”号2005年7月发射后,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就航天飞机发射问题实施了多项技术改进,确保“发现”号圆满完成这一次发射任务。

  ———移除外挂燃料箱两块楔形泡沫绝热材料,这两块绝缘材料曾用来帮助减少发射过程中的风阻,保护有关线路设备。经过多次实验,研究人员发现这些设备在没有上述材料的情况下也完全可以经受住升空时的压力。

  ———加装传感器。工程师们在“发现”号机翼前沿部位嵌入88个传感器,以监测发射过程中航天飞机的温度和加速情况。

  ———2005年发射期间使用的电子加热装置已经被重新步线。经过测试,研究人员发现这一装置此前线路附近的泡沫绝热材料可能会出现脱落。

  ———除55架地面监控镜头以及两个成像仪外,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还使用两个雷达系统跟踪“发现”号发射全过程。这样,“发现”号出现的任何材料脱落现象都将被清晰记录下来。

  ———增加一套音响系统,以在发射过程中驱赶附近的鸟类。上次发射过程中,“发现”号曾经蹭到一只秃鹫。

  ———移除原先安装在航天飞机机腹绝热瓦层间的5000多块绝热填充材料。在“发现”号去年的飞行中,曾有两块材料出现脱落,迫使宇航员实施了一次计划外的太空行走。航天工程师担心,这些填充物一旦脱落,可能在“发现”号返回大气层时改变航天飞机经历的柔和气流,从而带来绝热瓦过热的安全隐患。

  ———宇航员的座舱更换了7块更为牢固的新型窗口。此外,“发现”号已经采用新型轮胎,并改进了起落装置。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