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但愿我们的担心是杞人忧“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6日14:32 南方周末

  ■记者手记

  □鞠靖

  从采石大坑的诞生,到“还绿”,再到“天池”的酝酿,幕府山上发生的一切很有些味道:当年的矿产开发和今天的“还绿”显示了人对自然态度的转变;而令山峰“还绿”

和酝酿再次开发的,又是同一批人。

  身兼“绿化”和“新一轮开发”两职的方长久,从事园林事业30多年,近10年光阴都消耗在幕府山植被恢复工程上。长年呼吸山上的烟尘,给他留下了“肺气肿”的毛病。

  这位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的高级工程师,是幕府山绿化的先行者。比如,他率先采用了“轮胎固土”的裸岩绿化方式———在岩石上钉入上万只轮胎,在轮胎上撒土植树。这类“改革”让他承受了巨大压力。所以,“八年抗战”成功后,面对最后的“不毛之地”,方长久和他的同事们渴望“毕其功于一役”的心情可以理解。

  但是,10年前“还债”的初衷变迁了吗?他们今天考虑的,是恢复自然,还是吸引投资,尽快把幕府山变为新景点?

  “天池”酝酿的过程显示,50年前向自然要利益的冲动仍然在人的心里涌动——当绿化工程仅仅开始4年、包括“轮胎固土”等绿化方法还在试验之中、适合幕府山的树种还在挑选之中的时候,人们已经在设计绿化完成之后的开发方案和规划,并进行招商。仅为编制各种规划和方案,相关部门已经投入上百万元。而在8年的时间里,人们车拉肩扛将近200万立方的黄土填回幕府山,将200多万棵树苗种上光秃秃的岩石,为此耗费4000万元人民币。连同未来建造整个矿区遗址公园的投入,这一切,似乎都需要未来的幕府山偿还。

  在风景名胜的保护与开发之间应当有一条界限,这是常识。对于树龄普遍不超过8年的幕府山来说,它具备成为风景名胜的条件吗?而人工天池的出场会为自然带来什么?经验丰富的德国专家和中国学者已经进行了告诫。

  当年开采石矿,虽然得到了短期利润,但让今人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今天的再次开发,是否会让我们的后代付出更大的代价呢?所谓“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希望我们的担心只是“杞人忧天”。(P1169062)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