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国电影不该只有武侠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6日14:40 青年时讯

  还记得今年3月份的的美国第78届奥斯卡颁奖礼上,李安导演的《断背山》大放异彩,也让华人脸上又添了光彩,更冲刷掉了《无极》冲击今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铩羽而归的失意。冯小刚的《夜宴》还没开拍,就放话出来将目标锁定在了明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中国导演近年来的奥斯卡情结可谓是甚嚣尘上,似乎只有奥斯卡才能证明中国电影在世界上的江湖地位。于是乎,当英国独立制片人彼得·福德克沃斯基(PeterFudakowski)携获得了今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正主儿《救赎》(原译《黑帮暴徒》)来到中国时,我们的专访自然从中

国电影和奥斯卡开始。

  影片简介

  2006年第78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得主《救赎》(《Tsotsi》,原中译名《黑帮暴徒》),由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引进,北京数梦国际传媒有限公司协助发行,将于7月上旬和国内观众见面。电影在南非上映三天,就超过了《卢旺达大饭店》和《昨日》的票房,创下了南非电影票房奇迹。这也是继《撞车》与《断背山》两部电影被拒之门外后,国内今年唯一引进的一部奥斯卡获奖影片。

  Tsotsi是影片主人公的外号。他话不多,眼神很冷,是个流氓小团体的头目。一个雨夜,他抢劫了一辆汽车,意外发现车后座还有一个尚在襁褓中的婴儿。一个没有意识、毫无反抗能力的婴儿在不经意间打动了这位年轻暴徒的心,他从座位上的皮夹里拿了钱正欲离开,但婴儿的哭声又让他折了回来。迟疑再三,他还是决定带上婴儿。

  为了给婴儿哺乳,他找来新寡的母亲米丽亚姆,强迫她给孩子喂奶。最后却在她温情的感召下,幡然悔悟,终将占为己有的婴儿还给他的父母,并向警方投案自首。他在警察面前,缓缓地举起了双手……

  影片导演加文·胡德此前只拍摄过3部影片,在南非只能算小有名气。他在片中用一种关怀的手法,从小人物入手,描写社会底层的人物命运,与时俱进地将原著中尖锐的种族冲突改成现实中南非社会的贫富分化,从灯火璀璨的都市夜景到低矮破烂的棚户民居,让我们仿佛触摸到这个百废待兴的国家真实生活的粗砺质地。

  南非是一片神秘的国度,有触目惊心的摩天大楼和与之比邻的贫民窟,有地铁里悲伤的乞丐和贫民窟里孤独的寡妇,也有住在水泥管道里颠沛流离的流浪儿童,更有奥斯卡影后查理·兹塞隆。当然,他们不能代表全部。但是《黑帮暴徒》却用了一个很有可信度的传奇故事,用华美时尚的摄影手法和伦理感人的故事情节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南非。全片展现了南非的异域风情,Kwaito的南非特有音乐贯穿始终,而其摄影尤为出色,强烈的写实主义,犹如梦幻一般。

  奥斯卡助力票房

  第一次来到中国的彼得·福德克沃斯基,带着兴奋的心情期待着这趟神奇土地之旅。他坦言自己不是中国电影的专家,但对中国电影还是有着莫大的兴趣,他也很熟悉张艺谋、陈凯歌等中国导演,而且“前几天看了张元导演的《看上去很美》,拍得非常好,很好看”,所以他也希望大家对中国电影的认识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这几个人身上。

  但是,从早年间获得过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卧虎藏龙》到近年来屡次冲击奥斯卡的《英雄》、《十面埋伏》、《无极》,无一例外都是武侠片,似乎只有武侠片才有可能让中国电影敲开国际影坛的大门,对于这个问题,彼得·福德克沃斯基认为,“对西方社会而言,武打功夫片是一种比较容易被大家接受的一个电影元素,但电影是一个多元化的大市场,观众是世界的。无论哪个国家,都有不同的阶层,不同的年龄段,会有喜欢功夫片的,也有更多喜欢人文色彩浓重的电影。奥斯卡是一个大众化的奖项,更多的是需要和观众产生共鸣,情感共鸣是奥斯卡的重要标准。”

  但对于中国导演对冲击奥斯卡的热衷,彼得·福德克沃斯基表示态度是正确的,因为奥斯卡对于电影票房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

  以《救赎》为例,因为是小成本电影,今年2月份在北美上映的时候,保守地只洗印了6个拷贝在纽约和洛杉矶的艺术院线放映,当时单拷贝的票房产值达到了一万三千美元。等拿到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奖项后,在美国的上映规模扩大到了122家,至今还在放映,票房将近300万美元,这还只是该片全球票房的30%,“因为奥斯卡,《救赎》成为了一部在全世界备受瞩目的艺术电影。”而相对比的,今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另外一个夺奖大热门——巴基斯坦的《天堂此时》,虽然也具有颇高的艺术价值,但因为最终没有获得奥斯卡的青睐,颁奖典礼之后不久就下线了。

  忠于生活才能真正赢得尊重

  《救赎》根据南非著名的戏剧大师阿索尔·加德的同名小说改编,原名叫Tsotsi,在南非的俚语中,是流氓小混混的意思,这也是影片主人公的外号。但彼得·福德克沃斯基认为《救赎》跟暴力无关,而是唤起观众对人性的认识,“《黑帮暴徒》没有政治、暗杀,超越种族、年龄、贫富,观众不需要有文化、不需要动脑筋,基本上是老少皆宜,因为人的情感需求是一样的。”

  《救赎》的剧本前后打磨了将近40遍,花了九个月,彼得·福德克沃斯基和太太投入了非常多的精力,“同名小说已经面世了20多年,其间,无数的好莱坞制作人都想将它搬上银幕,却都未成功。十年前,我便听说了这个故事。两年前我再次与它相遇时,它已经变成了别人的剧本,我读了以后觉得不理想,便让太太连夜读了小说,我们被小说中的故事深深吸引,并在没有购买小说版权的情况下,决定重新写剧本,并找到了我们在戛纳发现的新秀导演胡德来担此重任。这很冒险,因为有可能你改编完成后,对方并不把权力卖给你。但我对此事的直觉和判断力,让我决定冒此风险。后来,我们如期购买到了版权。但这一切仅仅是个开始。”

  这部电影总投入500万美元左右,大约350万~400万美元用于电影的制作,另外的100万美元用于全球的宣传,虽然电影成本不高,但彼得·福德克沃斯基认为“好电影不一定是用很多钱拍出来的,用很少的钱一样可以拍出很好的电影,当然,我也很高兴这部电影能得到好的回应。”

  作为英国和南非的合拍片,彼得·福德克沃斯基最开始对影片使用语言的选择作了好一番挣扎。因为从惯常的市场角度来看,英文对白、好莱坞明星主演自然能够吸引更广阔的市场。剧本出炉后,彼得也把它寄到了好莱坞,也吸引了众多一线好莱坞明星的关注,“但电影表现的是南非底层人民的生活,如果起用了好莱坞明星就会丧失真实感,表演部分多过了原生态的呈现,会降低可信度,于是最终我们还是选择了对好莱坞明星说NO,而且全部用南非土语表演。何况我们的资金预算也非常有限,要用大牌的明星也不太现实。”

  对于南非,大多数人的认识也许还停留在优美的风光、富饶的钻石和金矿上,而《救赎》则更多地展现了南非黑暗、不为人知的底层社会的客观现实,但彼得·福德克沃斯基表示,他拍《救赎》的目的并不在于揭露阴暗面,而只是为了表现真实的生活,“人性最真实的一面才可以打动人,这并不是要给南非抹黑,忠于生活才能真正赢得尊重。”

  影片最后的成形,也是颇费了一番心思,“在剪辑的过程中,我告诫自己和团队要牢记的准则是:观众是有智慧的,他们不需要我们絮絮叨叨地告诉他们任何事,对情节的交代点到为止,留一些空间给观众自己。另外影片的长度绝对不要长过90分钟。90分钟是观众欣赏耐力的极限。一个好的导演是完全应该有能力在90分钟内将故事讲好。时间长度有限制才可以使作品有内在的爆发力。在这样的原则下,我要求我们的影片必须洗炼,并大刀阔斧地去掉一切与故事主体人物性格相关性不强的细节。所以,这个奥斯卡小金人是改出来、剪出来的。绝对是99分的努力,一分的机会。”

  采访结束之前,彼得·福德克沃斯基还特别推荐了《救赎》的电影音乐,“我觉得电影的音乐也非常重要,对故事有很大的帮助。《救赎》的电影音乐是邀请了一位南非知名音乐人创作的,但当时南非合作者认为这些音乐是四年前在南非流行的,所以反对我们使用。但我坚持认为电影是世界的,要用全球的眼光来审视,所以最后果然该片中的音乐得到了观众很高的赞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