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明星“走穴高校”与名教授“赋闲在家”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6日18:00 光明网 |
王海波 “我希望大家能够从自己做起,多走进电影院看中国电影,不要买盗版。中国有13亿人,只要有2亿人能够坚持看中国民族的东西,看民族的电影,中国的电影就会有希望,我们这些做电影的就有了目标。”这,是著名影星成龙,在成为北京大学荣誉教授之后,去年第一次到北大时对学生的演讲。本来,这样的话,趁接受媒体采访的机会就可以说一说的,却硬是被邀请到了北大的校园,我不得不承认时下就连高校也学会了追“星”。 “这段时间我生活在痛苦的煎熬中……我的错误给我的教训良多,我正忏悔反思调整中。”这,是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前院长陆德明2004年11月7日写给校方的《声明》。尽管他对偶然遇一“小姐”并做出错事痛心疾首,但仍未幸免被开除党籍、行政职务和留校查看等处分。一名中国的经济学权威,仅仅因为对“小姐”产生了同情,就因此不能带学生了,我不知道:错究竟在“小姐”和陆德明,还是办案的民警,抑或校方?反正,冥思苦想了一年多,仍不情愿把这个错全加在陆德明一人身上。 明星绯闻不断,更有甚者“想离婚就离婚,想结婚就结婚”,向来是媒体热炒的爆料。但奇怪的是,却无一人因此而被炒“臭”,都是越炒越“香”。可是名教授,仅被炒了一次,就再上讲坛很难。看来,他们的命运大相径庭,全在明星们不在乎,而高校则太假正经。 明星不在乎,是因为他们觉得越炒越出名,吸引到了更多的眼球,身价抬高。高校假正经,缘于中国根深蒂固的对待学问的态度。更出格的是,这种对学问的高要求弄不好非常容易忽略了知识分子也是人,同样有着理智、情感和欲望。基于这种出格,一件事在常人身上可以原谅,出在教授身上就不可饶恕。譬如1万来个汉字当中,常人若遇不认识的,查一查字典,表现出的是“好学”;而教授,若遇到不认识的,则被认为“没学问”。鸡毛蒜皮之类的小事情在常人和教授身上给人的感觉尚且不同,找个“小姐”就更要大惊小怪了。 有鉴于此,民意有时不一定是对的,而非常有可能是一种盲动。“教授嫖娼”事件,用前所未有的力度处理了教授,难道就能从此再无卖淫嫖娼现象?实践证明,这一年多来,在有些地方恰恰愈演愈烈了。即便处罚陆德明的那个派出所的民警,恐怕也不敢保证辖区内从此没有了一例这类现象。相反,让一个学术权威无法发挥自己的才能,甚至赋闲在家,无脸面出去见人,可害莫大焉!早在1993年,陆德明就已经功成名就:因对“后发展经济学”和“当代中国经济发展”颇有研究,一直享受着国务院特殊津贴;从2001年开始便是上海市政府的决策咨询专家,还是云南省政府经济顾问,建设银行、民生银行和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等咨询专家委员;香港——上海发展联合研究所所长等;在学院内部,给本科生讲《发展经济学》,给研究生讲《当代中国经济研究》,给博士生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专题》……就在被警方和学校曝光给媒体的前几天,还就央行加息一事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中国用加息来减轻需求压力是正确的做法”。对于他的讲课,一名在读本科女生更是留连忘返,“陆德明是个好老师,很为学生着想,他上课思路清晰,思维也很活跃”。 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一文中,把因反对其一,就不敢正确面对的做法,称为“孱头”;把黑白分明,却全盘否定的做法,称为“混蛋”;把不分青红皂白,一概接受的做法,称为“废物”。西方也有一个故事,讲的是泼脏水,结果连盆里的孩子也泼了出去。 在此,我不想用鲁迅那样的言语刺激某些人,因为他们都自以为头脑比别人聪明。但是,我觉得对“教授嫖娼”事件的正确处理应该是,嫖娼归嫖娼,即便如此也有个是否依法了的问题,而切不可停止其教学和贬低其形象,做出耽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蠢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