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挑山工,不忍再看见你的身影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6日18:00 光明网
屠雨迅

  说起挑山工,许多人会想起一篇叫《挑山工》的小学课文。这篇散文是冯骥才于1981年登泰山后写的,自1983年选入小学语文课本以来,小读者累计已超过两亿人。作者在文中没有着墨于泰山的雄姿和胜景,而是把目光投向挑货上山的山民。文章说,挑山工负重上山时为了省力,走的是折尺形路线,虽比游人多走了一倍的路程,却先于游人到达极顶。文章还把挑山工比作腾云驾雾的仙人,对其精神和毅力给予高度赞赏。

  早在1979年7月,我第一次上黄山时就亲眼看到了挑山工。当时,邓小平刚从黄山上下来,19岁的我便与几位大学同学上了山。从黄山温泉到玉屏楼落差只有1000米,我们却花了3个小时,还累得气喘嘘嘘。此间,一个个身材瘦小的挑山工挑着百来斤的货物超越了我们。我对挑山工除了钦佩,更多的却是同情与怜悯。因为我在16岁那年曾在建筑工地做了半年临时工,对这种重体力劳动有过真切的体验。看着身边挑山工的不幸处境,我不禁联想到旧社会码头工人的悲惨遭遇,使我游兴大减。当我发现黄山光明顶附近有一片相对平缓的山坡时,我异想天开地对同行者说,将来若在这儿修一个小型飞机场,山上所需的物资用直升飞机运上来,就不用人来挑了。从黄山回来后,我在游记中表达了上述想法,却没有机会发表。又过了许多年,我听说黄山已修了索道,便想当然地以为黄山终于不再有挑山工了,心里感到很释然。最近,我终于有幸第二次来到黄山,自然是乘坐索道了,并获悉黄山已在不同方向建成了三条索道。可是,挑山工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比27年前更多,因为游客多了,对物资的需求量更大了。如今的挑山工不仅挑生活物资,还挑钢筋、木头等建筑装修材料。我试图与他们进行交谈,他们却没有一个愿意答理。我的内心感到很不安甚至羞惭。

  据悉,就连华山如今也还有挑山工。黄山与华山比泰山更高,坡更陡,路更险,挑山工们的精神和毅力似乎更值得赞赏与宣扬。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中央电视台就专门采访报道了黄山的挑山工。我不知道文明世界的人们会怎样看待这一现象。我想,挑山工应该是世间最辛苦的工种了,为了多挣一点钱,挑山工经常一天要挑两三趟,其辛劳程度恐怕不亚于古代修建长城的民工。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谁愿意选择这样的工作!孟子云:“无恻隐之心,非人也”。作为一个善良的人,当我们在山上住着宾馆悠闲地享受美味和风景时,该如何面对挑山工那疲惫不堪的身影呢?

  今天,我们的码头工人早已不再用自己的肩膀去扛大包了,各项大型工程也不用人拉肩扛了,这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我想,全社会尽可能地减少劳动者的劳动强度,正是以人为本精神的重要体现。何况挑山工与游客经常狭路相逢,给双方都留下许多安全隐患。这种原始落后的运输方式该进入历史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