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以人性化服务抵御自然风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6日18:00 光明网

  本报6月29日报道,6月28日下午3时,从广州飞往北京的一架班机降落首都机场,由于航班延误10余小时,机上34名乘客拒绝下机;昨日《法制晚报》报道,7月1日,本应在19点30分从首都机场飞往丹东的一次航班,由于天气原因延误飞行,直至凌晨两点,仍有上百名乘客无法入住宾馆。

  事件发生后,人们遗憾地看到,尤其对后一事件的处理,机场与航空公司方面的协

调不够到位。据机场工作人员称,晚点航班乘客的住宿都是由乘客所乘航班的各航空公司自行安排;航空公司则表示,所有地面代理都另有单位负责,他们当时只能与该单位联系后,再为乘客安排。乘客则反映,他们在等待宾馆床位的过程中,现场根本没有首都机场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关协调。至于飞机新的起飞时间,他们也毫不知情。

  人,应该诗意地栖居与旅行。可是,以上种种尴尬场景,无不提醒我们,应该大力加强国内航空服务业的建设。

  近年来,关于飞机延误的定性以及赔偿标准,成为国内媒体与公众关注的焦点。国内航班延误所引发的口水官司与实质诉讼更是不绝于耳。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民航总局最新数据,国内航班正常率与80%的世界平均水平基本一致。然而,同样会面对暴风骤雨的国外航空,为什么投诉率不仅大大低于我国,而且鲜有“罢乘、占机”的抗议事件发生?

  不得不承认,在明晰权利义务时,国内航空服务业陷入了怪圈。一方面,乘客在要求赔偿时常常印证“大闹大赔,小闹小赔,不闹不赔”这一结果;另一方面,航空服务部门也将这种补偿简单地理解为金钱上的讨价还价。事实上,就国外航空的发展经验来看,旅客索要更多的不是经济上的补偿,而是一种心理上的补偿,一种服务上的补偿。比如,给乘客发送电话卡,让他们及时与家人联系;及时告知各种情况以及派遣专人负责安排酒店、转签服务等等。

  出于竞争考虑,国外一些航空公司甚至不愿对外公布自己的补偿标准。归根到底,是在竞争充分的市场机制下,各大航空公司比拼自己的服务竞争力。显然,一个公司服务的品质,关键体现在对顾客的心理补偿上。所谓“危难见真情”,好的服务理念并不止于在风平浪静时对旅客面含微笑,更应该体现在旅客患难之时能伸出温暖的服务之手。

  此时的服务,才是真正的贴近人心的服务;此时的救济,才是体现企业公民责任的救济。

  有理由相信,面对未来外航的竞争,这种精进服务,更是国内民航业的一次自我拯救。

  诚然,从契约的角度来说,对暴风骤雨等不可抗力的发生,民航和机场方面不必为此担负法律上延误赔偿的责任。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作为一个服务提供商,它们有义务在事前提供一整套应急预案,为那些滞留在机场的旅客,适时从容应对各种突发性的公共危机。

  真正坚持以人为本精神的企业,会千方百计通过提升自己的服务来提高企业竞争力,而决不可能理直气壮地声称,因为这是不可抗力,便消极行动,懒于应付。要知道,服务也是生产力。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上百名旅客直到深夜仍得不到妥善安置,这种看似平常的事件,让人们再次窥见国内航空服务业的捉襟见肘。这样看来,也许机场与航空公司之间,应该有更完善的合作服务措施。

  如诗人里尔克所言:“灵魂失去庙宇,雨水就是滴在心上。”在全球竞争服务的今天,国内航空业更需要戮力同心,加强人性化管理与服务力竞争,共同撑起一个和谐而温暖的出行环境,共同抵御大自然的变化无常。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