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巴以顽疾需要长效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6日18:00 光明网
余国庆

  人们希望通过外交斡旋使人质获释,但更期盼通过长效政治谈判化解产生人质的根源。

  为了解救一名被巴勒斯坦武装人员绑架的以色列士兵,以军对巴勒斯坦展开的军事行动逐步升级。巴勒斯坦绑架人质的行为,反映了在以巴力量不对称的冲突中,巴武装派别寄希望于用人质迫使以色列让步。但目前的以巴冲突局势很可能使过去一度灵验的人质外交

机制失效,而以色列军事行动的结果也并不乐观。

  在领土与安全问题上,以色列可以说寸土必争,也视士兵与国民的安全利益高于一切。以色列一般拒绝与“恐怖组织”进行接触和谈判,惟一例外的是为了交换人质。2004年,以色列释放了数百阿拉伯人,换得黎真主党释放一名以色列上校。

  2002年,以色列也同样方式换回一名以色列商人。更早期的20世纪90年代,以色列不惜释放哈马斯精神领袖亚辛,同样也与交换人质相关。

  或许看到在人质方面能够促使以方让步,此次巴勒斯坦武装人员在俘获以士兵后随即提出了释放囚犯等要求。但此次显然时机失算。

  首先,巴武装人员在该名士兵被抓后马上提出要求以色列释放囚犯的要求,但却有多个巴武装派别趁机想搭“便车”,又抓获两名定居者,并且很快杀害其中的一人,使以色列的军事行动火上加油。其次,幕后外交与缓冲期限是互换人质的必要条件,期待刀光剑影之下人质危机的顺利解决更需要足够的耐心。再次,奥尔默特就任以色列新总理后,迫切需用时机展示他具有沙龙式的强硬和果断,对巴军事高压成为其惟一选择。

  从人质危机和以色列军事行动的升级可以看出,以巴冲突的现状反映了以巴双方“力”和“理”的严重背离。一方面,国际社会支持巴勒斯坦建国努力,但他们选择的哈马斯政府却受到冷遇。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国际社会的支持只是表现为同情和有限的民生援助。巴勒斯坦人建国有“理”却无“力”建国。

  但另一方面,以色列的军事实力明显占优,但军事入侵和伤及无辜又明显“失理”。从巴以对抗的形式不难看出,巴以力量对比极不对称。巴勒斯坦选择绑架的手段实属下策,但却是无奈之举,它们军事抗以的能力实在有限。以色列的军事行动或许能在短期内抑制巴武装派别的挑衅,但难以保证以巴局势长治久安。

  对积怨已久的以巴冲突来说,争论绑架和军事行动孰因孰果意义不大。可以肯定的是,绑架和军事手段只能增加新的仇恨。人们希望通过外交斡旋使人质获释,但更期盼通过长效政治谈判化解产生人质的根源。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