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农业科技推广到田“最后一公里”为何走了20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6日22:48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7月6日电 题:农业科技推广到田“最后一公里”为何走了20年?

  记者 姚润丰

  夏收时节,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制约我国粮食生产的水稻旱育稀植、平衡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和节水灌溉四大关键农业技术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诞生并开始在

全国农村推广,但这些关系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老技术推广了20多年迟迟不能到位。而农业部去年在全国100个县组织实施了“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良种良法的普及使试点县小麦、水稻、玉米、大豆四大作物平均单产比前年增幅都在10%以上,亩节本增效达到23元以上,为农民直接增加收入6亿元,为解决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线断、网破、人散”这一难题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经验。

  20年前的技术推广到田“开花结果”

  安徽省全椒县是全国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的水稻试点县。去年这里遭受两场台风,尤以13号台风“泰利”最为严重。记者在襄河镇邱塘村采访时了解到,科技入户工程推广的粳稻,能够抗倒伏、抗病虫害,台风中基本没被吹倒。技术指导员李先发对记者说,示范户种的品种已经推广了20多年,但一些农民还不用,是因为技术推广不到位而不会种。

  邱塘村科技示范户欧春华去年种了280亩水稻。“去年种地有了大赚头,首先是良种优化,籼稻改为粳稻,粳稻不仅抗倒伏,而且价格高,一斤能卖到0.86元,比籼稻高了将近2角钱。二是采用了旱育秧技术,既省工、省水,又节本增效,现在育20亩秧田只需花5亩秧田的成本,亩节本50元。三是病虫害防治及时有效,以前要打七八次农药,今年只打了两次农药。”他对记者算起了这笔丰收账。

  为破解我国农技推广中体制性、机制性的老问题,农业部去年以四大粮食作物和生猪、奶牛为重点,在全国100个县组织实施“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通过培育10万个示范户辐射带动200万户。目前在示范县,技术指导员已经成为专家与农民联系的纽带、科技与生产联系的桥梁、小农户与大市场联系的中间环节。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推广应用,使示范区先进实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达到90%以上,促进了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农技推广体系既无钱养兵更无钱打仗

  据农业部介绍,目前我国每年登记的农业科技新成果达3000余项,但转化率仅为40%左右,而真正形成规模的不到30%。“全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有126名,但借调走了18人,内退了一部分,大量的农技人员在搞创收,真正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只有18人。”湖北省咸丰县农业局副局长白德清无奈地告诉记者,大路坝区工委农技站共有两人,其中一人创收,一人要负责全区1.1万亩耕地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就是一天到晚不吃不喝也忙不过来。

  湖北省老河口市1987年开始将农技站人员的工资转移给乡镇负担,全市10个农技站,在职职工187人。17年来财政供养经费只占工资总额的17.62%,平均每人月工资只有96.9元。由于工作和生活环境艰苦,加上低收入,基本工资无法保障,在职187人中只有50人在岗从事公益性农技推广事业。有67人外出打工谋生;34人靠开技物结合推广门店的微薄收入度日;36人在家待业。1990年、1992年分到农技站的华中农业大学两位本科毕业生只上了几个月的班,因无工资,现在仍是在编人员,但10多年来却一直在外打工。

  为什么几千项先进农业技术推广了20年还差“最后一公里”?中国农科院水稻所副所长廖西元分析说,从中央到省、地、县有完整的科技推广网络,现在全国农技推广人员超过100万,但在册的人多干农技推广的人少。目前有农业专业背景的人不到45%,而在这45%的人中,真正搞农业科技推广的人难以过半。

  “农技推广队伍‘线断、网破、人散’的‘网’断在基层,破在网底。人没散,但一些农技推广人员的收入少的只有二三百元,根本没法安心去工作,关键是人心散了,使得大量先进的农业技术只能躺在实验室睡觉。”廖西元说。

  农业部有关负责人指出,目前农技推广体系运转机制不活、工作方式落后、工作手段单一、经费投入不足,科技人员与农业生产者之间缺乏长期稳定的有机联系,科技与生产脱节,科技服务供给与农民需求不对称。

  科技入户焊接农技推广网底断点

  科技入户以提高示范户的能力建设为核心,同时使农民实现了自我学习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的三级跳,也使示范户成为农村致富的带头人,辐射带动周围群众。除了自己学技术促增收之外,全椒县草庵乡白酒村示范户於凤祥还联系着村里的20户“辐射户”。他对示范带头深有体会:“去年我在应用新技术上做了‘五个’示范带头,一是带头籼改粳,选用高产优质超级稻Ⅲ优98;二是带头培育壮秧,搞旱育秧;三是栽插带头拉绳实行宽窄行,定向栽培,改变过去乱插棵;四是带头搞平衡施肥;五是带头搞应用新技术、新材料试验。”

  科技入户的推广模式使技术指导员成为实际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同农民结成稳定的相互依赖关系。河南省滑县小麦科技入户的技术指导员李心玲说,现在到地里,虽说累,但农民增产增收了,像亲人一样的待自己,有一种荣誉感。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科技入户工程通过组建专家组,遴选技术员,推介主导品种、主推技术,解决了农技推广“推什么”、“怎么推”、“谁来推”的问题。特别是技术指导员的遴选,把原来队伍中想干事、能干事的人选拔出来,给以补助,让他们做桥梁,使科技与农户手拉手。

  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李立秋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解决目前一些地方农业科技推广队伍“一潭死水”的状况,就需要用一种机制去激活,科技入户就建立了这个机制:有资金,采取项目补贴;有目标,提高示范户学习接受、自我发展、辐射带动三个能力;有重点,主推品种、主推技术; 有任务, 增产10%;有要求,进村入户直接指导;有考核,采用绩效制,优胜劣汰。让想干事、能干事的人干成事。(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