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泉州出租车20变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7日00:00 东南早报

  出租车“变脸”,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有如市貌的一次“整容”。美人鱼的尾巴变成了人类的双腿,看的人觉得舒服漂亮,而其中的苦涩滋味,只有当事人清楚。国内的许多城市,都经历过出租车行业的“变脸”,引得众说纷纭,近期有消息说泉州出租车也要改头换面了,在期待的同时,正好也怀旧一把。

  年变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交通需求量快速增大,出

租车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出租车从某种意义上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它的发展形态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其发展的历史,也可以折射出一个城市的发展轨迹,城市交通的发展历史从中将得到某种拼接和再现。伴随着泉州出租车的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与之相应的行业经营和管理也在逐步升级和走向规范。

  上世纪80年代:

  出租车———贵族的享受

  和省内其他发达城市相比,泉州出租车的行业起步算比较晚,大概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泉州客运市场上开始有了出租车。在老泉州人的记忆中,泉州那时的出租车主要以二手车居多,车型有皇冠、本田、丰田等多种,大部分都是品牌不错的轿车。当时多为私人经营,出租汽车并没有统一的标志。

  几十年前的泉州流行一个说法是“东西两座塔,南北一条街”,说的是从中山路到东西塔这一带形成泉州的市中心。那时的泉州,城区规模还比较小,交通也不发达,出租车数量还不是很多。首批出租车的出现,属于无企业主管,没有服务单位,都是个人出资购车经营,自己寻找市场。到了1984年年底,泉州大桥建成通车后,泉州出租车的数量开始逐渐增多。

  出租车出现后,相应的管理在此后几年间处于一种比较混乱的状态,乘出租车的人相对较少,主要是一些华侨和经商者,当时出租车收费都比较高,也不存在打表计费的方式,无论长短途运输,都是采用现场议价。一些老出租车司机回忆说,那时大部分的车主都希望跑中长途,来往于市区到外地或者各县之间,每一趟收费都要上百元到几百元不等;而在市区拉一趟客,一般也要20元打底。

  这种议价的不规范经营方式,到1994年才结束。当时,随着长途运输业的发展,很多出租车逐渐减少中、长途的运输业务,1994年,当时的市物委和市交通局联合下文通知,规定“轿的”出租车的起步价为10元。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

  “面的”“轿的”争市场

  经过十来年的发展,到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泉州出租车市场在以二手“轿的”为主要车型的局面被另一种车型的投入所打破。1996年初,第一批“面的”进入泉州客运市场。

  在当时,泉州的公交系统还不完善,普通人打不起“轿的”,出行代步一般乘坐三轮车或摩托车。而当时“面的”的收费标准,起步价为6元,相对于当时的“轿的”便宜不少,载客量又多,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凭借这些优势,“面的”很快就成为泉州出租车市场的主力军,并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达到最高峰,1998年底,泉州共有822辆“面的”挂牌营运。

  那几年间,“面的”的“平民消费”和“轿的”的“贵族享受”,在乘客的心里平分了泉州出租车市场。而此时,全国各大中城市又相继进行了新一轮的运价调整。2001年,泉州相关部门再次对出租车运价重新制定:“轿的”和“面的”起步价一律为6元。

  此期间,大部分“面的”都已经经过数年的使用,车辆技术安全状况急剧下降,再加上“面的”车型档次低、稳定性不足、无空调、噪声大等原因,泉州市交通部门于1999年停止办理出租“面的”的挂牌业务,“面的”开始面临退出“江湖”的局面。

  而此时,泉州“轿的”在这一段时间内也开始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原来车型较为杂散的“轿的”开始旧貌换新颜,一批桑塔纳、捷达逐渐出现在泉州的街头,并成为泉州出租车市场的主流车型。2001年的运价调整,使“轿的”比“面的”赢得了更多的市场,无形中也加快了“面的”退出的脚步。截至2001年,泉州“面的”有399部,到2002年,“面的”全面退出泉州的出租车市场。可以说,“面的”出现的那几年间,泉州出租车市场彻底完成了大众化的进程。

  本世纪初:

  “摩的”分走了一杯羹

  泉州的出租车行业,大体经过三个阶段的发展:第一阶段为上世纪80年代,私人出资购车,个体经营,市场处于无序状态;第二阶段是90年代,少数出租车公司开始组建,政府交通部门逐步加强管理,这时的出租车公司,大部分实行挂靠经营管理,主要由企业每月收取一定挂靠费,并没有提供真正的出租汽车经营管理的公司;第三阶段是90年代末至今,一批出租车汽车经营管理公司逐渐形成规模。这时,出租车的购买多由公司全资或与驾驶员共同出资,采取单车承包或租赁的方式,实行统一经营管理。

  据了解,目前泉州市共有出租汽车企业31家,营运车辆1071部,登记的从业人员有3583人,主要年龄集中在20—40岁之间。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认为,泉州出租车行业起步较晚,但近几年发展比较快,整个行业的经营管理开始步入规范的轨道,但具有城市窗口效应的出租车行业,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难题。

  这位人士分析说:泉州的出租车市场一直受到非法营运现象的严重冲击,主要是“摩的”分走了相当一部分市场。据统计,泉州市共有非法营运的“摩的”3万多部,其中在市区经营的约有1万部,这些非法营运的“摩的”,占去了很大一部分的市场份额。而迅猛发展的公交事业和汽车租赁业,以及市民购买私家车能力的增强,也给泉州出租车带来新的市场冲击。此外,泉州的出租车运力投放不够均衡。这位人士举例说,南安市有100多万人口,却只有54部出租车,永春一部出租车也没有,而出租车行业的门槛一直很高,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近几年,泉州出租车司机的压力不断加大,生活状况并不乐观。”近阶段,油价的不断上涨,使出租车成本提高了许多,再加上夏天汽车空调的成本,司机的负担也在不断加重。相关链接变,则通

  出租车,是一道城市风景。甚至是一张名片,一道标签。许多城市为了改变形象,提升品位,都在出租车身上做了不少文章。泉州出租车要变脸、要整容,对于市民来说应该算是一个好消息。无论你是一个看客,还是一个乘客。

  也许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个行业的变革并不见得会对自身的生活造成太大的影响,但即便是从微观上看,出租车的面貌如果改观,至少是件赏心悦目的事情。

  远的且不说,就说108公里之外的厦门,在那里搭乘出租车的感觉明显舒适。且不论车型的差距,单是车内的干净整洁,就让人觉得是种物有所值的享受。而泉州的的士,往往是上了车就巴望着赶紧到达目的地———塌塌的后座,看上去脏兮兮的椅套,有些甚至还印着一堆低俗广告,怎么坐都觉得不舒服。加之现在要求副驾上的乘客必须要系安全带,看见那灰败破旧的带子,极不情愿把它套在干干净净的衣服上。于是,有朋友来泉州玩,如果不是特别需要去远的地方,我宁愿建议其走路,或者坐一个小三轮车沿路看风景。

  许多人对于泉州出租车的感情,不是一种厌烦,而是一种无奈。不是不想坐,而是不想坐到差的。现在业内提出要给出租车“整容”,有人嫌不够,觉得要换车型,要如何如何与大城市接轨,事实上,能够真正彻底给泉州的出租车“整容”,已经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了。毕竟出租车是一种公共的交通工具,车型再好,那也是人家的车。出门打车,无非是图个方便,再庸俗一点想,经常打车也不是一个生活质量一般的人所能承受的事情,既然打车是一种“有质量的生活”的体现,花了这个钱,就得有所值,如果同样的钱换来的是一次类似折磨的体验,那打车还有什么必要可言?现在看来,花钱打到一辆非常糟糕的车,只能自认倒霉。如果出租车真的可以来一次全市规模的“整容”,那敢情好,消费者在消费前首先消除心理障碍,愿意打车的人也多了,整个行业自然有所发展,那个时候再考虑车型换什么好的,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别以为“换装”的作用微乎其微,在很多人的心里,要求就是那么简单,观念也只差那么一线。出租车要变,哪怕只是小变。变,则通。(颜瑛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