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北师大博导跳楼身亡之惑(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7日09:52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北师大博导跳楼身亡之惑(图)

  小阳台没有任何防护网,栏杆只到普通人的腰部。这里离地面约10余米,文力教授被认为就是从这里跳下去的。核心提示

  “警察说这是20年来北京第一个跳楼身亡的博导。”文力的独生子亮亮偷偷告诉记

者。6月28日上午8点40分,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教授,53岁的文力从主楼5层西侧坠下,不治身亡。

  各种猜测四起。自杀?没有一丝反常的征兆;他杀?警方在现场没有发现第二个人的脚印;失足?他为什么要去那个需要翻窗进入的小阳台?

  逝者已去。人们开始叙述他们眼中的文力。很多曾经的片断,都应该被人们记住。

  现场回访

  亲人:等待警方和学校给个结论

  文力的妻子王元(化名)和儿子亮亮(小名)、文力的两个妹妹、王元的姐姐、姐夫,在6月30日之前全部聚集到北京师范大学西门附近的一间宾馆。当记者在7月2日第二次踏进宾馆房门时,王元的姐姐王红(化名),这位年届六旬的老人紧握着我们的手:“我们是有家不能回。”为了不让老母亲起疑心,她只能住在这里。“老人八十多了,能瞒一天是一天。但我们也做好随时让她知道的准备。”

  王红是文力亲友团中的“发言人”。“我们在等警方和学校最后给个结论。然后,尽快让老文安息。”

  学生:保持沉默

  6月29日,文力出事的第二天。主楼西侧,依然一溜停放着近百辆自行车。在这个快要下雨的下午,进出主楼的学生个个步履匆匆。

  一个大概1米7左右的男生从主楼的北边过来。“昨天咱们学校的博导是从这里跳下来的吗?”记者问。

  听到这个问题时,他连退两步,跟记者拉开了距离。停顿了几秒后说:“我不太清楚。”并躲开记者,“这件事你们去找相关人士了解吧!”两分钟后,另外一位男生走了过来,他告诉我们管理学院在5楼。但当记者进一步问有关文力的事时,他连忙走开了。

  在随后近20分钟里,被记者截住的6名同学都表示不知道此事或者不了解情况。

  现场:窗户仍然大开

  7月2日上午,为了确认文力最后坠楼的位置,记者再次来到北师大管理学院。周末的5楼办公区空无一人。经过保安的指点,在5楼靠近厕所的楼道口,打开一扇塑钢门,记者进入一个约4平方米的小房间,墙边摆着两个装满资料的木柜。外面是个小阳台,铝合金门锁着,但窗户可以推开。记者踩着下面的暖气很轻松地翻过窗户。

  小阳台没有任何防护网,栏杆只到普通人的腰部。这里离地面约10余米,文力教授被认为就是从这里跳下去的。

  追问逝前24小时

  文力,男,53岁,黑龙江齐齐哈尔人,经济学博士。2002年8月至去世前为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此前,文力就职于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文力研究领域涉及公共管理、社会保障、经济理论等,是铁路改革研究方面的权威专家。主持并参与过国家级、铁道部级等多项课题研究,发表200多篇论文。

  7月2日(周日)和6月30日(周五),记者两次见到文力的夫人王元和儿子亮亮,母子俩白天在学校安排的房间里接待前来看望的亲友和文力的学生,晚上回家。

  在第二次近两小时的交谈中,王元断断续续地回忆着跟丈夫相处的最后24个小时。6月27日,早晨7点。像往常一样,王元和丈夫文力起床、洗漱。文力告诉她,期末考试留给学生的论文作业还有一些没收上来,这两天要去办公室看看。平时,文力并不坐班,之前也有几天没有去办公室了。

  吃完早餐,文力步行来到位于学校主楼5层西侧的管理学院。中午,文力回家吃午饭。午休了约一个小时后,又回到办公室。中午回来后,文力还跟妻子说,早上去了趟学校对门的“稻香村”点心店,“我也不知道你吃的是哪一种点心,咱们晚上遛弯时去买吧。”王元说不用。“其实我不爱吃点心,有时是胃痛,实在没办法,才吃一点缓解一下。”王元告诉记者。

  学校下午5点半下班,当天不到6点,文力像往常一样回到家。回来后,王元问丈夫:“论文收得怎么样了?”文力告诉她,交得差不多了,第二天还要过去。

  吃完晚饭,夫妇俩像往常一样出来遛弯。围着学校的院子走了一圈,中间也停下来坐了坐。“没有谈什么呀,就是平时遛弯。”王元印象中,这最后一次的遛弯跟以前没有任何区别,丈夫没有任何反常的举动和言语。

  遛完弯,同样和往常一样,两人回家休息。平时,两人一般都在晚上10点半休息,最迟不过11点。文力几乎不熬夜,有当晚没做完的事他会第二天早起来接着干。

  6月28日一早上班临走时,王元还对丈夫说:“下午我们去银行买电子国债吧。”文力回答行。没再说什么,文力就去学院办公室了。

  王元怎么也没有想到,这最普通不过的场面,竟成了两人的永别。

  事后,王元曾在院领导的带领下来到文力位于5楼的办公室。办公桌是平常工作时的样子,电脑打开着,电脑左下方放着眼镜和手机,还有办公室的捐款名单和五六十元钱的捐款。

  博导的生活和乐趣

  为了知道作为老师的文力是个怎样的人,我们挨个儿找了文力到北京师范大学就任后教的第一届学生,其中,王斯捷等2002级人力资源管理系本科生向我们回忆了老师文力的一些片断。

  学生讲述:文老师老是笑呵呵的

  我们有个同学毕业论文写的是动漫产业方面的,文力老师和其他两个老师都是答辩委员会的成员。轮到文力老师提问题的时候,他问了一下其他两位老师,看过《花木兰》没有,其他两位老师年纪稍轻,他们表示看过,于是文力老师很直率地说,“我没看过,我不能提问题。请其他两位老师提吧!”

  文老师还跟我们提过,他是从铁道上过来的,如果哪个在外地的学生春运买不到票的时候,可以找他。

  我们刚刚评了北师大十佳老师,文老师就上榜了。那是完全由学生公投的,学生还给他制作了一个短片,来给他做宣传。

  6月24日是离校前的最后一个周六,我们全班请了一些老师吃谢师宴,包括当初教过我们的,我们比较尊敬的,还有一些比较年轻的老师。听当时的班委说,当时我们请文力老师的时候,他非常爽快地答应了我们的邀请。但谢师宴那天,文老师却没有到场。

  按理说,文老师不会走这一步,他的经济和社会地位都没什么问题啊,院里还打算办个影展。据说那天他来得挺早的,8点半左右就来了,当时还有两个男老师,但是具体情况我们也不太了解。文老师老是笑呵呵的,但他为人很直,说话总是针砭时弊的。是不是得罪了一些人?

  妻子讲述:他是个只会讲课不会唠家常的人。

  在宾馆里,围坐着几个文力带的研究生。其中一位将近30岁左右戴着眼镜的男生一直低垂着眼睛。王元一会儿就要和他说两句话。“老师丢下你们就走了,你们不要学他了,他的这一套不适合这个社会的。”

  这个学生闷闷地说:“老师一直是我的榜样,我说过做人要做到他这样,但是他走到这一步,我太困惑了。”

  王元说前不久,我也不知道是哪个学生,只知道是MPA的。之前一天就打电话来,说到北京出差,要来看看他。他说不要来看。第二天下午,这个学生也不知道是从哪里知道我们家地址,都到我们家楼下了,他还是不让人家上来,说:“我休息了,你们别来了。”

  人家说:“请你和师母吃个饭。”他硬是不见,把人家轰走了。这个孩子是从青岛开车来的,我知道了就埋怨他:“你说前一天晚上人家打电话来的时候让他上来坐坐就好了,人家今天一大早凉凉快快地开车现在都到家了。又拖到今天,大中午这么热,还让人家开车走。”

  我们以前跟他开玩笑:“你看人家桃李满天下,你连一个学生都没有。”

  他就是个只会讲课不会唠家常的人。亲戚讲述:22路车站见证细腻爱情

  由于母亲住在北京妹妹家,王红也常常到文力家小住。在她看来,文力这个妹夫几乎无可挑剔。“他家住铁道部党校院里,门口有个22路汽车站。我经常来北京,因为妈妈在这里嘛,有一天我就突然想起来,文力以前每天不管风吹雨打,都要接王元回家。我也不知道他怎么接的,反正到点儿了,他就说‘我去接王元。’然后两个人一起双双把家还。那天我看他不在家,我就跟亮亮说:‘走,跟大姨去接妈妈。’亮亮就领着我出来了。走到22路汽车站,他就站住了。我说:‘怎么了?我们去接妈妈呀!’亮亮说:‘妈妈就在这里下车。’哎呀,我就想,这么近的路,还要接吗?22路车站,过了地下通道就是家门了,在车站都能看到院子门口站岗的保安。这么近的路,接了十年。去年我妹妹退休了,这项光荣使命才算结束了。”

  儿子讲述:为拍那缕阳光等候两小时

  亮亮已经无法参加学校的期末考试了。作为家里惟一的男子汉,他有很多事要做。爸爸是个不爱说笑的人,但他说他知道爸爸对他的爱,包括对生活的爱。“他特别喜欢照相,上次我们去旅游是去年暑假去九寨沟。他用的都是那种机械相机,手动的,用胶卷的那种。有一次我拿他的一张照片给我同学看,他不知道是我爸照的,就说:‘这是不是做过的呀?’那个照片是一片沙漠,两棵绿树。我回家说给爸爸听,他就说现在人在都市里面太久了,都忘记自然是什么样的了。”

  “他以前在东北老家,我们那里有很多向日葵地,他走到那就停住了,看中了一块地,地里还有个小房子,估计是人家随便搭了一个看地的。他想等一缕阳光照到房子上的镜头,那时候天上云比较厚,他站在那里等了将近两个小时。他哪个省会都去过,惟独没去过西藏拉萨。之前一直叨叨说要去,我妈怕高原反应,不肯去,他就一直劝,说坐飞机,高原反应几乎就没了,而且拉萨海拔才三千多米,也不高。我们后来就想等青藏铁路开通了,坐旅游专列去,沿途还能看看风景什么的。”

  “其实坐铁路进藏是他最希望的方式,他搞了一辈子铁路。他经常跟我说青藏铁路的事,但是他为什么没等到这一天?已经是可以实现了。”

  网上留言

  ■文老师怎么可能就这样走了呢?真不敢相信那么热爱生活,懂得享受生活的人怎么会选择这种拥抱大地的方式和我们说再见呢?您原来不是也经常教育我们在大学里面不论遇到什么压力,都不要选择这种最让人难过、最让人心痛的方式告别的吗?

  ■人们看到的是文力教授生活中的过于耀眼的光环,而这也是一个“面具”。对文力教授来说,头上的光环越多,内心的负面影响实际上也就越大。而在自杀人群中,这样的人是最危险的。

  ■生命权是人最重要的权利,选择走向“自杀”的道路,以如此极端的方式对待生命,固然可悲。但这确实是一个应该关注的社会问题,需要积极有效的事先干预机制。(据《青年周末》)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