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时评写作也要讲究个状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8日00:14 红网

  任何类型的写作都要讲究个状态,不在状态不写,状态不好少写。时评也是。

  现在的时评家真是生逢其时,资讯密集,叫人取舍不暇,眼花缭乱,于是每天的时评也就如雨后的茂草一般与之相伴而生。让人眼睛一亮的兴奋点,燃烧起时评家那炽张的写字欲望,文字噼里啪啦地在键盘上潮水一样奔涌而出。通常是一篇意犹未尽,还要接着关注事态,转换角度,再奉上若干。第一时间连连出手,连连得手。没有东西可写的时候,也是

闲不住的一双手,停不下的一枝笔,永远没遭遇过什么江郎才尽,凭着熟稔的经验,练就的职业敏感,于平常处见奇崛,在平淡里见绚烂,常人不经意的事件,楞是给鼓捣出看点。电视中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时评家们再好不过的理论支持:“新闻每天发生,视角各有不同”。

  有些时评家的名声鹊起,不是因为洞若观火的犀利眼光,也不是因为鞭辟入里的独到剖析,而是得益于多快好省的惊人产量。有个腕儿一天接连发过6篇,真是个叫人不能不服的数量。每篇的字数还不少,篇幅还不短。涉及的范围更是林林总总方方面面,演艺体育,金融财经,教育法制,都能信手拈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议论风生。叫人明白什么是“博识”,什么是“通才”。但文字温吞,见解一般,开始叙述新闻事件,接着议论一二三。没有可圈可点的东西不说,找点能受些启发的地方都难。在我看来,只要太阳照常升起,生活仍在继续,我们的时评家就能笔走龙蛇,继续着时评文字的生产。

  我觉得偶一为之的业余作者,往往会写出很有分量的东西来。他们是积郁在心,不吐不快,是激于一种社会责任感和出于自己的内心要求而写。不跟风,不赶潮,不给已无招架之力的黄健翔再踏上一只脚,不给已热得烫手的高考再添柴加温,不对被口水围困的北大清华再说三道四。技术上可能没有职业写手那般圆熟,但能做到内容血肉丰满,分析透辟简洁。批评起来更是一掴一掌血,一鞭一条痕。不为写而写,不去赶什么第一时间,不去为了制造什么轰动效应,更不是把写作作为一种啖饭之道。吾手写吾口,激浊扬清,快意恩仇,有话则说,无话则已,少的是疏阔,多的是实在,少的是功利,多的是随意。

  时评是代表社会的良知道义和公理在说话。不能做到振聋发聩,但也不能哗众取宠。再微弱的声音都是自己的,都是本乎自己内心的,都是梗塞在胸,不吐不舒的。随人俯仰的时评不去说它,应景的,故作惊人之谈的,缺他一个不少,多他一个添乱的,在这个众声喧豗的时代没有也罢。

稿源:红网 作者:司葆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