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商队穿越中印实控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8日00:22 环球时报

  

商队穿越中印实控线
7月5日,两名中国军人站在乃堆拉山口中方一侧。消失了近半个世纪的商队,7月6日再次穿越中印实控线上的乃堆拉山口。这是一次被说了很久、曾被很多人不看好的边界开放。因为在两国商人的背后,是曾经同样对峙了半个世纪的印度和中国军队,在两国军队的后面,是两个被当今世界议论纷纷的正在崛起的大国。过去只有想到边界纠纷的时候,中国人和印度人才会记起他们彼此是陆地邻国,而他们之间的贸易最近几十年来都是依靠海路。现在,乃堆拉山口的开放似乎要开始改变这一切。

  中方市场已经准备好

  这两天来,乃堆拉山口中方和印方两侧都迎来了久违44年的繁华与喧闹。乃堆拉,藏语的意思是“风雪最大的地方”,位于中国西藏日喀则地区亚东县与印度锡金段的交界处,海拔4545米,从乃堆拉山口到锡金首府甘托克54公里,到加尔各答550公里,距离西藏重要边贸商埠亚东县52公里,距离拉萨429公里,是连接中印陆路贸易最短的通道。

  从拉萨到位于乃堆拉山口中方一侧的亚东,坐汽车要奔波整个白天,而且两天才会发一班只有14个座位的长途汽车。尽管如此,小小的亚东县城这两天似乎都爆满了。街上到处可以看到背着笔记本电脑和数码相机的记者和操着各种口音的外地人。记者了解到,仅向西藏自治区提出申请要到亚东来采访乃堆拉边贸通道开放的中外记者就超过了700人,而整个亚东县城的旅馆、招待所加起来只有310多张床位。县城里更多的外地人还有商人。记者在街头就碰见了几位浙江商人,他们显得很兴奋,说很有信心拿浙江的丝绸、服装到这里来和印度人做生意。

  所有的人都在期盼着7月6日乃堆拉边贸通道开通和边贸市场开张的那一刻。毕竟,这里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开始就成为印度和中国西藏之间最大的陆路通道。将近100年前,亚东就有了中国的海关,年交易额曾高达上亿银元,占当时中印边境贸易总额的80%以上。至今,乃堆拉仍然是中印长约2000公里的陆地边境上唯一有公路连通的山口。1962年中印发生边界冲突后,乃堆拉山口才被封锁了。用亚东县藏族女商人德庆的话说:“我们等乃堆拉开放都等40多年了,6月中旬说乃堆拉7月6日肯定开,我们都不敢相信!”

  7月5日中午,记者来到了山雨刚收的乃堆拉山口。整个乃堆拉边贸开放分为两个部分:山顶是中印两国实控线交界处的乃堆拉山口从完全封闭到季节性对两国边民开放;山口中方一侧的半山腰是中国建设的仁青岗临时边民贸易市场;相对应,在印度锡金邦一侧,在一个叫锡拉塘的地方,印方也建了昌古边民贸易市场。

  在仁青岗临时边民贸易市场,记者看到,蓝顶白墙12座新房子已经打扫干净,这里有市场、中国银行、中国电信、邮局、招待所和联检厅,一幅巨大的中国银行广告依山而立,中国银行在这里提供兑换美元等服务。所有的开张准备差不多都就绪了,只有留给印方边民的店铺还空着。

  印方举行全面预演

  本报驻印度记者则从新德里奔赴乃堆拉山口。从距离乃堆拉最近的印度巴达戈拉机场一出来,记者就感受到印度锡金地方政府对开放乃堆拉山口的重视,从机场到边境总长110多公里的盘山公路两旁,不时闪过庆祝乃堆拉边贸市场即将开通的巨大广告牌。

  7月4日,锡金邦政府在乃堆拉山口印方一侧举行了边贸市场开通仪式的全面预演,为6日中印两国正式打开双边贸易通道做好最后的准备。7月5日,在锡金邦首府甘托克,该邦首席部长查姆林在官邸召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与会的记者竟然多达100多名,不仅有印度和中国记者,还有许多美欧和亚洲其他国家的记者参加。查姆林称,开放乃堆拉山口“将给锡金地方经济的发展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表示,锡金邦政府目前积极要求印中央政府加大对东北部地区的投资,加强公路、仓库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还希望开通自甘托克到拉萨的长途公共汽车营运服务,以便使锡金真正成为中印边贸联系的“黄金走廊”。

  几天来,甘托克当地的居民们也都在谈论着中印恢复边贸将给他们带来的便利。在市中心的一个街边小店里,记者从货架上发现了产自中国的日用品。店主介绍说,中印两国虽然比邻而居,但这些的中国商品却是漂洋过海,几经周折才运来的,因此价格总也降不下来。谈起乃堆拉的重新开放,他说,6000多公里的海路运输变成了不到1000公里的平坦公路,这一次中印两国“才真正变成了邻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来自中国的低价优质产品能够让他的小店兴隆起来,而锡金当地的铜器等产品也能够进入对面中国百姓的生活。

  中印“高山上跳探戈”

  对于乃堆拉山口的重新开通,印度各界反应不一。在印度影响很大的《印度斯坦时报》以半版的篇幅对这一事件做了突出报道,一张白雪皑皑、雄关漫道的大幅照片赫然入目,照片上方一行黑体大字的题目分外显眼:《一万四千英尺上的探戈》。报道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说明了重开乃堆拉山口的意义:翻开中印合作和贸易的新篇章,并把这种合作形象地喻为“高空探戈”。印度商业工业部一名官员高兴地对记者说:“乃堆拉山口贸易通道和边贸市场的恢复是印中关系历史上的伟大事件,它揭开了印中经贸关系的新篇章。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扩大双边贸易,而且有助于两个国家之间建立更加良好的双边关系”。

  印度商界想得更远。印度商会秘书长阿里夫认为,重新开放乃堆拉山口不仅会改变欠发达的锡金邦的经济前景,更重要的是山口重新开放之后所形成的贸易繁荣局面将促进一个新的贸易集团的诞生,从而可以跟欧洲和北美的贸易集团相抗衡。他认为,这个新的贸易集团应该包括大湄公河地区、印度东部和东北部各邦、孟加拉国、不丹和中国的云南省。学界支持的声音也不少。如印度国防研究所研究中印关系的专家斯里卡特·康德帕利博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乃堆拉山口的开通将有助于提升中印贸易水平,预计通过这个山口的边贸交易额到2007年底将达到2000万美元。

  不过,印度也有一些反对的声音。印度联邦情报局退休局长达尔认为,印度政府是自找麻烦,因为开放乃堆拉山口后,中国“从事颠覆活动的间谍和特工”将有机会观察印度军队在有争议的边界沿线地区的部署和调动,中国特工还可能进入到炼油厂或者非常敏感的作战训练中心等重要设施。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印度军事专家说,中国可能会利用这个山口的开放将间谍活动向印度纵深发展。对此,负责印度东部和东北部防务的陆军司令夏尔马表示,乃堆拉山口开放之后,中印边界一带的驻军人数将减少,但印度军方不会放松警戒。

  除了国防安全方面的担心之外,记者还听到一些来自经济安全方面的忧虑。印度商业工业部一名官员对记者表示,中国低廉的产品经过青藏铁路和乃堆拉山口,将像洪水一样倾泻到印度,将给印度的民族工业带来灭顶之灾。

  中印猜疑正在减退

  印度还有一些分析认为,乃堆拉山口不可能重新发挥往昔中印贸易的主要通道的作用。现在开放的只是边贸而不是通贸,即只限于边民之间互通有无,而不是让乃堆拉山口变成国际贸易的走廊与国际货物集散地。因此,除非双方增强互信,对于边贸政策有大的动作,特别是印度中央政府方面,否则,乃堆拉山口的作用是有限的。另外,现在中印两国的海上贸易成本也较为低廉,这一山口的枢纽作用早已被替代了。

  对此,斯里卡特·康德帕利博士向本报记者表示,虽然乃堆拉山口目前可能只具有象征意义,但重开至少说明两国在建立互信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也清楚地表明赞同中印加强交往和合作的声音占据主流。尽管中印之间有很多事情要做,但这是一个好的开端,只有合作才能共赢。同时,山水相连的中印两国通过这条通道似乎才真正找到了邻居的感觉。大多数到中国旅游的印度游客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即"中国真远!"现在乘飞机从新德里到北京要10多个小时,货物从印度海运到中国也要一月有余。中印两国总人口24亿,每年双边往来却只有40万人次,不及中国与新加坡的1/4,更无法与中韩每天1.5万人次的往来相比。

  四川大学南亚所学者戴江涛也认为,长期的隔阂使中印之间有一种不信任感。破除这种不信任感,除了进一步加强相互了解外,还要从某些双方都高度敏感的领域入手。乃堆拉山口作为中国西藏通往南亚的一个重要山口,除了具有较大的经济意义外,其军事价值也很高,要知道,它离印度一些最重要的城市仅几百公里。因此,瓦杰帕伊2003年承诺将和中方共同努力开放乃堆拉山口时在国内遭到印度军方和情报部门的强烈反对!也正因为如此,该山口的最终开放标志着双方的猜疑正在逐渐减退,这也有利于双方建立更强的互信机制。虽然现在印方仍有一些反对声音,但这种声音无疑已经不是印度的主流观点。

  民间往来太少,致使中印人民彼此疏远,结果造成两国人民之间的心理距离更远。乃堆拉山口的开通,一下子缩短了两国的空间距离,也拉近了两国人民的心理距离,一种邻居串门的感觉油然而生。尼赫鲁大学中文系一名学生兴奋地说:“乃堆拉山口的开通,到中国去就有一种邻居串门的感觉,感觉特别近,特别亲。将来如果把青藏铁路修到中印边境,我再去中国就可以乘火车到北京。”▲

本报赴乃堆拉特派记者 程刚 陈继辉本报驻印度、巴基斯坦特派记者 任彦 陈一鸣本报记者 江雪晴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