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珍惜拔尖创新人才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8日06:00 光明网
曹建文

  

评论:珍惜拔尖创新人才
就人才群体结构优化而言,其最佳形态当是匀称的金字塔型,而目前中国的人才结构是“塔底”特大,“塔身”特短,“塔尖”人物奇缺。一方面我国是人才大国,拥有3000多万专业技术人才。另一方面,我国尚未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才强国,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奇缺,能跻身国际前沿、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人才更是凤毛麟角。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人才有许多层次,拔尖创新人才最是难得。他们不仅有

一般人才所具备的知识素养,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创新意愿和创新能力非同一般,他们可以创造世界领先的重大科技成就,可以催生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企业和全新的产业,甚至还可以引领科技发展的走向。因而,在我们的人才群体中,稀缺而又应该大力珍惜的应是拔尖创新人才。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一项纵无前辙、横无旁例的开创性工作,其成败与否的关键在人才,尤其在拔尖创新人才。无这一“塔尖”引领,要成就建设创新型国家之“非常之功”,难上加难。为此,我们的人才政策应向拔尖创新人才适当倾斜,以助其练就“非常之才”,成就“非常之事”,造就“非常之功”。

  时势造英雄,环境育英才。珍惜拔尖创新人才,首要是充分尊重拔尖创新人才的自主权,培育敢于创新的环境氛围。创新人才所从事的科学发现、技术发明等创新劳动,是复杂劳动,它包含更多的知识、技术,与一般的生产活动相比,它能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能不断提升一个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能促使国家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主动权,占据优势地位。在这里,我们应该尊重创造这一社会价值的主体——创新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全社会需认识到自主选题、自由探讨、独特研究等异质性创新知识对提高原始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营造可以激发他们创新主体意识、创新热情和创新能力的良好氛围。

  珍惜拔尖创新人才,关键是要善待创新,宽容失败。创新不见得“一击就中”。想前人之未想,说前人之未说,做前人之未做,本身就是一种冒险。而冒险总是面临未定风险,其失败的概率自然就大。有专家就统计出,科研成功率平均不到10%,而失败率却在90%以上。从这个数据不难看出,失败是创新结果的常态,而成功则是非常态。正因如此,著名发明家爱迪生才坦言:“我的成功乃是从一路失败中取得的”。可以说,是否敢于支持创新?能否善待创新?怎样宽容创新失败?是检验一个社会创新氛围浓厚与否的试金石。对创新失败人才,要给予积极鼓励支持,要善待创新,允许和宽容失败,为创新失败人才营造和谐的心理氛围,使众多创新失败人才不因害怕失败而踌躇不前。

  珍惜拔尖创新人才,根本的是要完善人才培养的体制和机制。就人才工作而言,只有体制机制活,创新拔尖人才才能大批成长。这就需要我们要有耐心,要尊重自主创新的规律,改革科研成果评价体系,引导而不是“逼迫”研究人员“早出、快出”创新成果,摆脱“急功近利”的纠缠。要在资金投入和分配政策上适当倾斜,重点照顾,建立个人收入与贡献相称、与绩效相匹配的分配机制,免除拔尖创新人才的后顾之忧。要在创新人才培养上实行开门培养策略,积极走出去,主动引进来,有效利用全球科技资源,积极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要正确发挥市场机制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从根本上打破束缚创新人才成长、阻碍创新人才流动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使包括拔尖创新人才在内的各类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