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政府节能行动应走向开放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8日06:00 光明网 |
7月1日是北京市5个政府部门倡导的节能行动日,多家单位纷纷响应——环保局关掉了电梯、空调,8位局级干部全部或步行或骑车或坐公交上下班;发改委的3部电梯停了两部,而且5层以下楼层不停,空调系统停止制冷只保留循环风;丰台区政府800多个房间的日光灯全关闭。 其实,去年6月,北京市也开展过一次大规模的政府节能行动。去年夏天北京缺电, 而今年北京的电力供应还未告急,但政府的节能行动不但未中断,还形成了定期的“节能行动日”,可见北京推进政府节能的决心。细心的人发现,节能行动在北京的许多政府机关并不只是即兴之举,他们已经把节能变为机关日常管理的重要部分。北京市人大从去年起就把中央空调温度统一设定为26℃,楼道和会议室照明灯只开一半,并由专人负责巡查。类似的节能管理规章在许多单位也可看到。此外,北京10个政府机构成为了节能改造的试点。这些都显示出,北京的政府节能正从特例逐渐走向日常化。不过,北京的政府节能在机制上还不完善。目前,政府节能的操作还是封闭式,参与者既是部门节能政策的制定者,也是政策的执行者和监督者。这种封闭式操作的缺陷明显,一方面,由于缺乏外部监督和压力,不排除个别部门贯彻节能政策不力,对外公布的节能成绩有水分;另一方面,封闭式操作使得政府与公众之间缺乏有效互动,政府节能的示范效应因此打了折扣。 所以,为了保证政府节能措施的真正贯彻,让政府真正成为社会节能的“领头羊”,由此形成舆论效应和示范效应,政府节能行动就有必要从封闭走向开放。 所谓开放,首要含义就是信息公开,即各个政府部门的详细耗能数据及时向社会公开。人们常说公开是最好的“防腐剂”,其实,公开何尝不是杜绝浪费的有效手段呢?北京市曾有过调查,结果显示,48家市、区政府机构2004年人均耗能量、年人均用水量和年人均用电量,分别是北京居民的4倍、3倍和7倍。可见,在有些政府机关,存在能源浪费现象。如果这些能源浪费的行为公开,相关部门势必要直面来自公众的压力,这种压力最终将变为促进节能的动力;而如果政府部门节能做得好,它将赢得公众的敬意,并由此形成示范效应,引导整个社会的节能行为。 政府部门详细的耗能数据属于普通的行政开支,不会存在太多的保密问题。何况,公开体现了政府对公众的负责精神,显示出政府部门主动接受公众监督的态度。这种态度将使政府节能模式,从“要我节能”的舆论推动,转化为“我要节能”的道德自觉,从而在全社会形成人人以“有我节能”为荣的良好风气。 开放也意味着渠道的开放。去年,为了推进社会节能,北京市许多政府部门曾组织检查队伍深入商场、企业、写字楼进行监督。社会节能由政府检查,公众如何检查政府节能的真实成效呢?对此,自然需要有顺畅的渠道和可操作的办法。在这点上,不妨发挥民间环保组织的作用。北京有不少民间环保组织,它们有大量高素质的志愿者和专家后援,赋权它们参与对政府部门日常节能工作的监督,效果当会不错。事实上,在许多国家反贪污、反政府浪费的成功行动中,民间组织都不乏优异作为。例如,为治理公款吃喝等行为,从1994年起,日本各地陆续建立了民间行政观察员制度。对类似这些国外的成功经验,不妨“拿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