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宜居的标准也来自心灵体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8日06:00 光明网
吴祚来(北京学者)

  专家可能对宜居有数字化的标准,例如人均住房面积要达到多少平方米、人均绿化面积是多少等,但我如果是一个外来务工者,我对这个城市的宜居标准是这个城市的友好度。我可能住在地下斗室,但住的地方干净整洁安全;这个城市为外来务工者提供就业资讯,并为我的劳动提供各种保障;在公共场所没有人对我投以歧视的目光,我就认为这是一座宜居的城市。我得到了应有的尊重,这是对一个宜居城市的最起码要求。

  我曾两次去厦门,那里自然环境是宜居型自不必说,它对陌生人的友善更让我印象深刻。人们自觉排队上车,街道上乱闯红灯的行人与车辆很少见,10年之前邮局的柜台就设计得很低,让顾客坐着与营业员交流、办理业务,长话间里也有座椅供客人使用。

  我当年坐在那里与营业员面对面,突然觉得受到别人尊重了,很是感动。原来坐着买邮票、寄信也是可以的,而邮局的柜台也是可以如此设计的。

  相比之下,直到今天,北京的一些邮局还是柜台高高在上,像旧时的当铺。

  前年我又去厦门,邂逅厦门大学一位青年老师。他说,因为爱人一时来不了这座城市,他曾对是不是来厦门工作犹豫过。有一件小事让他决定留下来:他在市区坐公交车时,居然忘了带钱包,当他不好意思翻动口袋查找时,旁边的一位年轻人客气地为他付了款。这使他非常感动。

  对普通市民来说,“宜居”不是宏大的概念,也不需要太多的标准与数据,而常常是基于自己的内心感受与判断。这样,一方面它需要城市管理者对城市有宏观的规划与设计,对与市民生活、工作相关的一切有人性化的考量;另一方面,它是市民对自己城市的爱护、对他人特别是对外来人口、对陌生人的善意与关怀。当外来者得到这个城市的关爱后,又会回报给这座城市以关爱。

  现在的北京已形成3种情况,一是城市景观区的超一流装饰与建设,例如长安街、王府井还有高档社区,美轮美奂,远超出宜居的数字化标准;二是普通居民区设施一般,生活比较便捷;三是城中村与新建边远小区,卫生与治安、交通状况较差,市民意见较大,正是这些社区的大量存在,使市民对北京宜居满意度大大下降。

  7月3日《中国青年报》一篇报道印证了这个结论:民调显示,北京市政设施有点儿嫌贫爱富:宜居指数刚及格,“宜资”(宜于投资)指数却在全国排名第一。北京“宜资”当然首先得益于它得天独厚的条件,还有就是它相对宽松的环境,也说明城市管理者为方便投资者做了更多工作。用心栽的“花”是很鲜艳,但为什么不能把“柳”也插得让公众满意呢?城市许多地带花团锦簇,甚至二环立交桥还有精美的灯饰,但同时,一些城中村污水横流,一到雨天,美丽的立交桥下常常水漫金山。这样看来,城市管理者还需要更多地站在生活者的角度,来思考如何使城市更宜居。

  我们的城市发展速度之快,在世界城市发展史上并不多见。但与此同时,城市的研究与管理相对滞后,缺少前瞻性的规划与布局,缺少更为科学合理的对策研究,也缺少对民意的广泛征求;加之一些城市管理者用在招商引资上的心力更多,却忽略了市民的生活诉求。这些也许是北京宜居排名倒退的关键。

  宜居工程是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各个层面的系统工程,它的核心是“宜人”。

  是以所有生活与旅行在这个城市里的人为本,他们对城市是否宜居不会用专家的标尺去衡量,但会用自己的内心去体验。因而城市管理者要做的,就不仅仅是数字化的规划,更需要走到市民生活之中,用心体验市民的生活。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