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欧洲古镇是否会将古建筑搬到安徽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9日00:15 红网

  一个月前,年近200岁的老屋被石台县安徽天方茶叶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郑孝和看中,准备作为礼物送给瑞典的一名茶商。“他们说了,要把所有的东西,包括门、窗、瓦、地板、砖、椽子都拆了,然后装船运到瑞典去。”汪大妈说。汪大妈是安徽省石台县苛田乡源头村的一名农家妇女,她的丈夫李益坤是这栋老屋的第9代传人。从源头村村口进去,能看到一条残缺不全的石板路,这就是古徽道。根据记载,古徽道旁边有很多茶楼、茶亭和供游人休息的地方,李益坤家的老屋是古徽道的重要组成部分。(7月8日《现代快报》)

  一幢有着200多年历史的徽州老茶馆,恐怕要比生长在这片土地上所有人的年龄都要大,然而在扎根这片土地200年后,却要以如此高龄远迁他乡。笔者不知道这幢老建筑是否为文物保护单位,也不知究竟是谁能够决定这幢200年高龄的古建筑的搬迁与否,反正按照目前的结果,或是瑞典人的诚信打动了有关部门;或者是出于让这幢老建筑去国外发挥余热宣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反正,一切签证手续均已办妥,这幢皖南古宅就等一声令下,漂洋过海了。

  好处怎样暂难多发现,笔者却不由得生出两点疑问:其一,200多年历史的徽州老茶馆对于当地来说,无论是否算得上稀缺的文物,但是作为历史的留存,它应当早已融入当地古镇的肌体当中,如今保护古镇古村风貌已经成为共识,却将一幢有着200多年历史的古建筑连根拔起,这对于当地古镇的整体风貌而言难道算不上破坏,没有了老茶馆这一文化脉络的皖南小镇,难道还能继续散发她的迷人风采吗?一个难以想像的事实是,当国人如此慷慨,如同拔下一颗牙一样轻巧的将老祖宗留下的建筑整体送人的时候,欧洲的古镇也会还以大礼,将他们的古镇老宅赠与安徽吗?

  其二,老宅出国的签证究竟该由谁来发,又该经过怎样的程序?将100年以上历史的建筑列入重点保护名单并加以严格监管和保护,是国际上对于古建筑保护的惯例,而到了我国,由于保护力度或是资金方面的各种因素,本就留存不多的古建筑,却还有很多连文物保护的牌子都没有挂上,至于保护则更是成了没有影子的事情。于是,一些本该严格保护的老建筑,却成了可以被随意处置的旧房,甚至落得个“拆”字上墙的命运。与之相比,相关部门可能会认为这幢皖南古宅的命运实在是太好了,不仅摆脱了被拆除的命运,还获得了漂洋过海的机会。

  然而,“橘生淮北为枳”的古训言犹在耳,这幢200岁高龄的老宅能否经得起舟船的劳顿,又能否适合于异乡的土地,又有谁去做过论证?这次远行究竟是一次死亡之旅还是再生之旅,或许颁发签证者也无需为此负责吧。此外,这幢200年历史的皖南茶楼,不只是属于当地的管理部门,而是属于当地民众,甚至是属于国家文物级别的建筑,将这样的建筑轻易的拱手赠予,或许也太不严肃了吧?老建筑无嘴不能发言,它究竟是否愿意踏上这异乡的征程,笔者也不得而知,但是,唯有一点是确知无疑的,我们没有听到老建筑的代言人发出应有的声音。

稿源:红网 作者:武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