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青藏铁路两改盐湖命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9日04:08 京华时报

  

青藏铁路两改盐湖命运

  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格尔木将把青海盐湖打造成“中国盐湖城”。本报记者甄宏戈摄

  “不啻于恩同再造。”如果有人问伊亮亮青藏铁路对青海盐湖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即盐湖集团)的意义,他便如是回答。作为青海省四大优势资源型企业之一、盐湖集团的副总,伊亮亮见证了1984年和2006年青藏铁路一期、二期通车给企业带来的希望、困扰和期盼。

  和伊亮亮一样,以盐湖为生的企业职工、当地居民以及流动人口的命运都因这条铁路的两次通车而改写。

  盐湖集团位于中国最大的干涸内陆盐湖———察尔汗盐湖,是中国惟一的大型钾肥工业基地,是青海省四大优势资源型企业之一。

  1984年青藏铁路一期西格段通车的时候,盐湖集团是一个以工业起家的大型国企;2006年青藏铁路二期格拉段通车后,它和其他工业企业有了本质区别,规划中它还将是一座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和健身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园区。

  与铁路同龄的盐湖

  现在的盐湖集团和青藏铁路是“同龄人”。盐湖的开发始于1958年,在技术和资金都不具备的情况下,土法上马,人拉肩扛,生产出了中国第一袋钾肥,拉开了中国钾肥工业的序幕。此时,青藏铁路的勘测工作正同步进行着。

  “那时候,盐湖还是一个没有人烟的地方,所有的钾盐都是我们用镐一下一下耙出来的,大家热情很高,吃在工地,住在工地,干活特别卖力,我们就一个念头,建设祖国,让盐湖的根稳稳地扎了下来。”盐湖集团退休工人老李是1957年支边来盐湖的。

  如今,他70多岁了,和儿子小李一家住在格尔木市盐湖小区。他每个月能领到1000多元的退休金,日子过得很惬意。每天7点起床后,老李就坐车到盐湖集团附近逛逛,逛到中午才回家吃饭。“我们那一辈盐湖人的心都在盐湖,盐湖就是我们的家,盐湖不能没有我们,我们也不能没有盐湖。”老李的思绪似乎已经飘远了,他不太讲当年创业的艰难,但忘不了同事间的团结友爱,“你帮我,我帮你,一个苹果也要分着吃,吃着吃着就有人谈上对象了,生了孩子就更舍不得走了……”

  儿子小李很理解他的心情。1983年,青藏铁路西格段通车的前一年,小李子承父业,成为盐湖集团销售公司职工。当时,盐湖集团的产能很低,每年只生产五六万吨钾肥,职工的日子过得很难。

  一期铁路盐湖突围

  问题出在生产技术和出货渠道上。为此,盐湖人决定内外兼修。一方面,厂里积极探索原始钾肥生产工艺,于1986年5月开工建设年生产能力为20万吨的一期工程,另一方面,青海省1984年借助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为厂里修了一条直通西宁的支线铁路。就这样,昔日的盐湖集团凭着“天时、地利、人和”第一次有了突破。

  只进不出盐湖受困

  1996年,摸索了几十年的技改发生质变,当年产量一下子提升到20多万吨。然而,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当年修到厂里的支线铁路实为单线,只能进不能出。

  按小李的话:“钾盐的质量比以前好太多了,但运不出去,好多的钾盐就这么堆积在仓库里!”

  伊亮亮就是这年进入盐湖集团领导层的。“我也是土生土长的盐湖人,盐湖拓荒者的后代,集团发展遇到瓶颈,职工日子不好过,我有切身感受。”40多岁的伊亮亮已染华发,他说当时他和其他领导夜不能寐,寝食难安,为路的问题没少往省里跑。

  二期铁路盐湖期盼

  青藏铁路再次进入盐湖人的视野,他们希望二期工程能早日获批,上马后“顺便”把这条支线铁路由单变双,能进能出。同时,青海省自挖潜力,为盐湖集团打开公路运输的绿色通道。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到来,察尔汗盐湖资源的综合开发及其重要经济发展战略地位愈来愈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1996年,盐湖集团作为青海省的首批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单位,进行了公司制改造,青海盐湖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各二级公司之间为资产纽带关系,二级公司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集团公司是资产和决策中心,二级公司是成本和利润中心。

  1997年,盐湖集团将氯化钾生产经营主业重组为青海盐湖钾肥股份有限公司,“盐湖钾肥”股票在深圳上市。1999年,朱总理视察青海,确立了盐湖集团独家开发察尔汗盐湖资源的地位。

  铁路单改双盐湖新起点

  2001年,青藏铁路二期宣布开工。盐湖集团的“双线铁路梦”变成现实。如今,盐湖集团有2个全资子公司、5个分公司和3个控股子公司。全集团职工总数4100人。

  此时,小李的儿子上了高三,正准备考大学。回首盐湖集团的风雨历程,他的想法和父辈不太一样。他说:“儿子要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闯闯,我是不会阻止的,他们赶上了好时候,但他们毕竟是盐湖人的后代,出去长了见识,要懂得回报。”

  小李的儿子说,想坐青藏铁路的火车去拉萨,去北京,“铁路的作用就是沟通一个地方与另一个地方,从这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如果不出去闯闯,总是觉得对不起这条铁路!”

  ■城市变迁

  从“旱码头”到“铁码头”

  世界铁路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律是:铁路聚敛人流,带动了周边城市的发展进程,周边城市的个性化发展又反过来促使铁路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青藏铁路的全线贯通,无疑将以“双向互动”引发青藏高原经济区的“聚变效应”。高原交通枢纽格尔木就是“高原经济带”发展的缩影。

  作为西北地区进入青藏高原的公路枢纽,格尔木是公认的“旱码头”。资料显示,85%的进藏物资和95%的出藏物资从格尔木中转。

  让格尔木人担忧的是:随着青藏铁路通车,格尔木的仓储转运功能肯定会急剧退化。很多进藏物资将不再是先通过火车运抵格尔木,然后走青藏公路进藏,而是直接通过铁路运抵拉萨。“码头功能”将逐渐衰退。

  “我们已经充分研究了青藏铁路开通给格尔木带来的短期不利影响。”格尔木市团市委书记李顺说,随着“旱码头”地位的消失,预计第三产业会萎缩15%,主要体现在营业税和就业上,失业人口将达8900多人。“‘旱码头’的功能可能有所减弱,但‘铁码头’的功效将日益强化,城市从单一交通枢纽向综合性发展城市的转型将成为必然。”

  李顺说,目前,青海省已经明确把格尔木定位成一个西部交通枢纽、信息通讯枢纽和现代物流中心、资源加工转换中心、高原特色旅游中心。格尔木市决定打造以察尔汗盐湖为中心的青海盐湖工业文化旅游圈。

  根据规划,盐湖旅游区将分三期、大概十年的时间加以设计和建设。目前,已开发或半开发的景点主要是工业旅游观光项目,包括万丈盐桥、“沃野千里”百万吨钾肥生产线和湖上采集作业线和盐花万千等。

  近期即将打造的是察尔汗“死海”。李顺说,察尔汗盐湖也有与死海极为相似的子湖,选择适宜的子湖,将察尔汗的死海,建成一个有多种功能、有别于安曼死海的新景点,打造世界第二死海品牌。

  ■文化通衢

  “盐商”的头脑风暴

  西岳华山的北峰,经金庸先生的小说一渲染,就成为了“华山论剑”的一大景观;寒山寺本为一平常小寺,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题词而身价百倍……如今,盐湖“进得来出不去”的尴尬不复存在,开发者们开始用“盐商”的眼光审视脚下这块具有垄断性的旅游资源。

  要让“中国盐湖城”叫好又叫座,首先要从世界旅游大市场的角度审视这一大笔已开发和即将开发的旅游资源,需要有一个高度概括、深加凝炼的品牌形象定位。青海省政协民族宗教专门委员会原副主任程起骏把它定位为“走进神秘梦幻境,亲近至尊盐湖王”。

  程起骏认为,一切景点的文化含量,均为后天所得,即为人文精神的体现,也就是为人所作。

  “西岳华山的北峰,经金庸先生的小说一渲染,就成为了‘华山论剑’的一大景观,立碑刻石,游客如织;寒山寺本为一平常小寺,经唐人张继题诗壁上‘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从此悠悠千载身价百倍。”程起骏的营销策略与格尔木市旅游局不谋而合。

  该市旅游局副局长马文庆说,在盐湖旅游设计规划的内容上将突出“盐文化”的深刻内涵。

  “《庄子》记有‘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意思是黄帝在洞庭湖畔,演奏了来自昆仑山下咸池的乐曲,听者如痴如醉。咸池其实就是我们的盐湖。”马文庆通晓“盐文化”掌故,说诗人屈原在柴达木的盐湖给自己的马饮了水,然后天马行空,一下就飞驰到扶桑国去了。此典考于《离骚》———“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扶桑”。

  不仅史料中有关于盐湖的描述,在中国千年流传的神话传说中也能寻找到盐湖文化的底蕴。察尔汗盐湖背靠昆仑山,而昆仑为我国主要神话的产地,夸父逐日、共工触山、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羿射九日等流传千古。丰富的民间故事、神话等,经过加工、嫁接、移植、改造等多种艺术手法,即可融合成为盐湖文化旅游布景、装饰、雕塑,景点故事的原料。

  程起骏说,很多景点都是通过文化艺术名人的传世杰作而名扬天下的,最成功的“为人所作”案例便是寒山寺。其实张继的诗碑早已被毁,并屡建屡毁。现在的诗碑是清末民初江南大才子俞樾所书刻,并不是原装货。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