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国谚语成为国际时尚(第三只眼)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9日04:37 环球时报

  不久前,我参加了一个会议,与会者包括企业CEO、投机资本家、政策观察家、官员、影星以及新闻记者。他们会聚一堂,在为期两天的会议时间里,对当前若干重大问题进行了严肃讨论。

  这次会议反复谈论的主题包括可替代能源、互联网普及以及印度和中国,特别是中国给世界经济带来的影响。整个会议期间,中国的影响力随处可见,这尤其表现在语言上。

在一场有关可替代能源的座谈会上,影片《难以忽视的真相》的制片人劳伦斯·本德以一句中国俗语来开始他的演说:“当风向改变时,有的人筑墙,有的人造风车。”在另外一场座谈会上,一位企业主管向大家解释西方公司为何不愿意在新兴市场积极开展公共关系时指出:“在中国,人们说‘枪打出头鸟’。”

  引用中国的格言警句来说事并不局限于这场会议。如今,参加某个年度会议、公司员工大会乃至护校毕业典礼等各式各样的大型聚会,想不听到来自中央王国的古老智慧都难。大大小小的会议或访谈经常以一句老掉牙的话开头:“在中文里,‘危机’和‘机会’是同一个词。”

  为什么商界人士如此热衷引用中国谚语?难道这些CEO都秘密怀揣印有中国格言警句的小红宝书,有空就掏出来看看?对美国的商家来说,中国既是有待进入的市场,也是未经开发的资源。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头几年,诸如《孙子商战兵法》等从中国经典汲取养料的书籍风行一时,成为美国企业人士的畅销读物。当前,出于同样的原因,许多企业主管爱引用孙子和老子作品中的语句。因为中国代表将来,又是飞速增长的核心。在谈话中不时来几句中国谚语,可以显示自己紧跟时代潮流,哪怕你并没把生产基地迁往深圳。

  在很大程度上说,来自中国的格言警句通俗易懂,用它来传达思想也显得相对新奇。比如,有关风车的那个句子就不由得让人联想到布道家塔米喜欢说的那句话:当生活给你一个柠檬,你就用它来榨汁。当然,西方人在翻译中国的古老谚语时免不了发生错误。一名在清华大学任教的经济学专家告诉我,中文里的“危机”由两个字组成,“机会”的“机”只是其中一个字。

  会议期间,只有一个座谈会完全听不到中国谚语。那是来自中国、日本和西方的专家们聚在一起畅谈中国经济和全球的不平衡。我问那位清华的经济学家,是不是中国的商人也爱在会上引用中国谚语,他吃吃一笑:“不。如果他们也这样,那就显得太老套了。”▲(摘自7月5日Slate杂志,原题:为什么企业主管爱引用中国谚语,作者丹尼尔·格罗斯,汪析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