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港校面试当场录取广东状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9日06:12 大洋网-广州日报

  

港校面试当场录取广东状元
香港高校内地面试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多名广东高考“状元”也出现在各个面试场。昨日,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面试点,来自省实验中学的状元杨洋已经被当场拍板录取,而他也基本确定将放弃清华大学去香港就读。另外,来自执信中学的状元孙贝贝昨日已被香港中文大学录取。港校的招生热度引起了全国上下的广泛关注,甚至有人认为在香港高校的围逼之下,北大清华都将沦为“二流”。

  优秀考生为什么热衷于报考香港高校?内地名校怎样看待越来越激烈的生源大战?对于香港高校的火爆,也有家长表现得很冷静。

  记者秦晖 摄影海国 实习生刘艳玲

  802分、840分、843分、887分……昨日上午,在广州中国大酒店的香港科技大学入学面试场外面,一个个考生向记者报出的高考分数足以让人目瞪口呆。事实上,由于香港科技大学今年在广东的面试场分数线高达780分,因此能进入到这个面试的已经是高考中的佼佼者,而他们中间也只有很小的比例能够最后被录取。

  面试题目:

  包括大学同居问题和香港经济

  “我觉得考官主要考察的应该是学生的反应能力和思考能力。”广州真光中学的肖国柱同学已连续参加了香港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的面试,他举例说,比如被问到“为什么到香港读书”,如果你回答“香港经济发达,是一个国际大都市”之类大而空的话,考官会直接打断你说:“你在说假话!”因为他们希望听到考生通过独立思考的具有个人特色的见解。

  小肖告诉记者,港大的面试题目涉及很多社会问题,如大学同居、人口老龄化、香港经济等,而香港浸会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的面试感觉就轻松很多,形式像聊天,没有压力。

  广东状元:

  “系主任亲自打电话邀我去科大”

  “面试题目很简单,发挥得也不错。科大当即拍板录取我,而且还拿到了全额奖学金。”来自省实验中学的广东状元杨洋昨日出现在科大面试场,他表示已基本确定将选择科大而放弃原先报考的清华大学。

  提到自己的选择,杨洋说得最多的是科大的“人文关怀”:“高考成绩出来不到两天,系主任就亲自打电话祝贺我并热情邀请我到科大就读,人家可是大教授呢!一进校就有名教授作导师,我还听说导师和学生经常一起吃饭、喝咖啡,一点架子都没有;面试我的几位老师也像朋友一样随便;我报考的工业工程与工程管理院院长跟我爸妈聊天的时候很亲切。这些都让我感觉很舒服。”杨洋还跟记者罗列去科大就读的种种好处:科大的科研水平排名世界第43位,而且他所在的专业和斯坦福大学每年都会有交换生名额;教育体制优于内地,更有利于自己的发展。

  港校升温:

  3万人热抢1300招生名额

  香港高校近年来在内地的招生可以说是火速升温。去年,香港大学计划在内地招收250名本科学生,但报名人数接近5000人,今年,这个数字又翻了一番。据了解,今年8所香港高校在内地招生计划约1300人,而全国报名人数却突破3万。

  香港科技大学在全国招生150人,报名人数有6000多,全国进入面试的一共有800多人。据了解,广东考生的面试分数线是高考780分,跟内地一流名牌高校的录取分数差不多,却还要面临着800:150这样的淘汰率。而有考生告诉记者,该校在内地某些省份的面试分数线更加可观。

  考生热捧:

  有人为赴港读书宁愿贷款

  来自深圳的小何告诉记者,他所在的班级共38人就有28人报名读香港的高校。为什么这么多的考生选择去香港上大学?“香港的学校有很多国际交流的机会,与国际接轨,而且由于是全英文教学。”这是记者从面试学生口中听到的最多的理由。小肖告诉记者,虽然学费昂贵,但“将来能得到的东西远非这几十万学费可以相比的,就算申请贷款,也希望能去香港读书。”

  与小肖的坚定不同,相当多的考生报考香港高校更多的是为了多一个选择机会。来自深圳的杨先生陪女儿来面试,孩子高考考了840分,报考北京大学,同时又申请了香港的四所高校。杨先生说,学费是重要因素,如果能拿到奖学金,就肯定到香港读书。

  记者了解到,其实香港高校吸引最多的是两类考生:一类是家庭经济条件宽裕,足以承担在港读书费用,而高考成绩又不足以上到内地最顶尖高校的学生;另一类则是成绩优异,有很大机会拿到全额奖学金的学生。

  一位考生家长用亲身经历讲述选择港校原因——

  更公开公正 更懂得尊重

  内地、香港高校的生源大战可以称得上战火纷飞。国际化教学、优秀师资、光明前途以及高额奖学金等都成为一颗颗糖衣炮弹袭向高考考生和家长。然而,有时候考生家长的决定,却只因为一些耐人寻味的小细节。

  近日,一位名为“高考生的家长”的网友在网上讲述了去年的一段经历。

  去年,这位家长的儿子高考。最初只是考虑将香港中文大学作为第二志愿,第一志愿想报考内地一所名牌大学。由于该名校在高考前曾举行了自主招生考试,也给一部分学生发放了推荐表,有推荐表的考生在高考中可以优先录取,因此这位家长先后向内地几所名校和香港中文大学发去一封一模一样的电子邮件,询问相关情况。第二天,香港中文大学就回信了,言辞间非常尊敬,仔细解释了该校没有发放任何推荐表的情况,并说明了该校在内地的招生办法和专业,还附上了学校入学处的相关联系电话、传真,表示随时欢迎咨询。四天后,内地一所名校也回信了,只有一句话:“我校仅向少数学校发一张推荐表,多数考生都没有表的。”回信没有抬头,没有署名,连一句客套都没有。而另外两所学校索性完全没有回应。

  这位家长说:“我相信,香港中文大学不过是按做好的公文格式回信罢了,但我也知道,内地大学也有电脑,也同样可以做一个客气的格式,只不过办公室的职员是不屑对学生家长这样客气的。文与野,礼与蛮,高下立见,心中的天平顿时倾斜。”

  去年七月初,香港六所大学几乎同时面试,该考生同时收到四份面试通知,由于竞争激烈,当然不想错过任何一个机会。发信去一问,各校都大度地表示,万一冲突尽可商量。相比之下,就在今年,上海两所名校首次以面试自主招生,也有考生同时收到两校的面试通知,却只能选赴一场面试,放弃另一场。

  因为这些细节,这位家长最后为孩子选择了香港中文大学,并用短短一段话道出了一位家长的心声:“有一门课的教师用广东话上课,儿子听得很吃力,香港同学对他说,你可以去抱怨,这是你的权利,于是儿子从此认为学生抱怨也是理所当然的。国际交换生的名额公布了,选择程序事先挂在网上,随时可以查询,所有竞选学生要经过英语面试,并按一定比例加上学科平均成绩,就像高考一样,由高分到低分进行排列,填志愿等等。儿子这次没被选上,但他认为一切公开公平公正,没什么可抱怨的。我以为,这才是香港和内地大学最大的不同。”

  内地学子讲述在香港学习的心得——

  一年来的收获超过想象

  家在广州的黄子聪去年进入了香港理工大学学习,刚刚放暑假回到广州的他告诉记者,这一年在香港的学习收获是“超过了原先的想象。”

  小黄去年高考成绩超过了省重点线,在内地不足以上到名牌大学,却获得香港理工大学的面试机会并最终从一两千名面试者中脱颖而出。“香港学术自由,和外界的交流很多,而且资源丰富。”小黄说,在学校图书馆你几乎可以找到所需要的所有资料,即使学校没有,也立刻可以从别的学校借来。内地学生第一年上的是基础课程,平均每天只有2~3小时的课,余下的时间完全看自己怎样支配。学校基本没有期末考试,但却有连续性的考察,包括课堂表现、小作业、小测验、导修报告等,如果这些考察不能通过就会被留级,因此大多数学生都会严格要求自己。

  令小黄最津津乐道的是香港高校的开放和国际化程度。学校采用全英文教学,每年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几千名交换生,大部分来自欧洲,学校每年也有很多交换生名额出国学习,可以接触到很多不同的人、不同的文化。由于香港所处地域的特殊性,平时可以接触到很多国际化的知识。小黄学的是室内和环境设计专业,但课余时间却经常去听音乐会、看画展,在生活中提高了自己的素质修养。“香港高校学费是贵了一点,但物有所值。”小黄说。

  连线北京

  港校抛出绣球

  状元尚未接招

  本报北京讯 (记者谢绮珊)今年香港8所大学再次集体出动,吸引内地不少顶尖考生。7月2日,香港科技大学在北京面试北京、天津、山东等6省市的近500名考生,虽然今年香港科大在内地的总招生人数只有160人,但光是北京地区的报名申请就达到1600份。

  据悉,香港科大中国内地学生及学术事务主任朱力径已经对北京高考文理科状元何旋、杨蕙心抛出绣球,表示如果这两位考生来校,可能会给这两位北京考生一定数额的奖学金。这两位状元都报考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对于最终选择去哪所学校,两位状元都表示要等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再考虑。

  内地名校回应

  “走几个状元无所谓”

  众多优秀考生乃至各省状元投奔香港高校,受冲击最大的当数内地名牌高校,北京大学广东招生组组长李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却坦然表示:走几个状元没什么大不了,北大要招的是真正高素质、有远见的学生。

  李老师说,香港高校的某些学科可能有优势,但总体来说并不比北大、清华有优势。目前北大在招生过程中主要向考生宣传学校的学科优势,而不是类似于奖学金这样的物质条件。“北大希望招到的是真正高素质的学生,有远大抱负,有长远目光的学生。”李老师说,对于一个真正高素质的学生来说,50万元的奖学金其实根本不算什么,因为他将来的前途远远大于这50万元的意义。

  无论学科优势还是学生毕业后的前景,李老师认为北大都一样有优势。北大有很好的教学平台,学生英语水平很高,有大量对外交流的机会,在校期间可以得到个人素质的全面提升。每年有大量毕业生读研或者出国留学,也有不少人进入了香港的大公司工作。

  李老师认为,学生成绩很重要,但志向更重要。所谓“状元”其实是运气成分多一点,在北大眼中,850~900分的考生其实一样优秀。“如果为了高额的奖学金而作出选择,这样的状元走几个也没什么关系。”

  “港校对内地开放是好事”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周孝正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香港的大学到内地抢生源是自由竞争,香港的大学越来越对内地学生开放,而且渠道更为通畅,学生和学校都有选择的权利,即使造成将北大、清华扫为二流的后果,那也不能说不是好事。

  提醒家长

  报读港校要三思

  广州的陈先生也陪孩子参加了香港高校面试,但他认为,香港的大学学费太贵,是否值得一掷千金还应三思。他说,香港各大学优势有三:一是能留港工作,二是英语授课,三是有国际交流机会。然而,香港是个弹丸之地,一下涌去这么多的内地生,四年之后的就业谁能保证?以英语授课不假,但许多教师本身就来自内地,其英语未必纯正。虽然国际交流机会不少,但要去欧美名校,竞争仍很激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