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哥德堡号”上劲吹中国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9日06:12 大洋网-广州日报

  

“哥德堡号”上劲吹中国风
图为本报业集团两位记者王月华(右)与周涛正意气风发地随船破浪前行。2006年7月8日 星期六 天气:晴

  今天又是一个好天气,阳光洒在大海之上,波光粼粼,那种明媚的蔚蓝色虽然早已为我们熟悉,还是让人怎么也看不够。风也很好,下午我们的速度又达到了5海里每小时,这样顺风顺水,真让人心情舒畅。

  广州水手办起中文课堂

  随着“哥德堡号”越来越驶近广州,船舱里的“中国风”也刮得越来越强劲:在船员的床头和小桌子上,经常可以看见汉语教材和录音带;在甲板上,也常有不认识的男孩女孩怪腔怪调地喊我们的中文名字,向我们问好,顺便讨教一些简单的汉语词汇。

  在我们小组里,受“中国风”影响最深的一位,是我们的“小头目”——21岁的瑞典男孩汉尼。早在澳大利亚驶往雅加达的航程中,他就拜了北京水手谢丹为师,潜心学习汉语。谢丹还送了他一个非常有文化韵味的中文名字:“文翰宁”。汉尼因此非常得意,经常一笔一画地写下这个中文名字,带着一点羞涩的笑容,秀给我们看。

  谢丹下船后,张洁接过了为汉尼“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于是,在休息时间,张洁就在闷热的船舱里开起了中文课。汉尼进步很快,航程刚过半,他已经可以简单地遣词造句,用中文记航海日志了。看到别的伙伴在为一个简单的发音愁眉苦脸,他就把长腿一伸,笑着摇摇头,说一句:“Oh, you need to practice more.”(你得多练习)。汉尼告诉记者,他计划在中国待到10月份,四处旅行,好好了解一下这个国度。“我喜欢中国。”汉尼一字一顿,非常认真。

  金发男孩自称“小强”

  高个男孩约翰尼思是另一个苦学中文的金发男孩。他学会的第一个中文单词是“小强”,那是我们在上船前用餐巾擦拭蔬菜水果,防止将蟑螂虫卵带上船时教他的。也许对第一个学会的单词产生了感情,约翰尼思走到哪,都自豪地用中文宣称,“我是小强。”就算告诉他,那是一种讨人厌的昆虫,他也初衷不改。直到有一天,有人用瑞典语直呼他为蟑螂,他才决定把“小强”作为他的昵称,我们必须再给他取一个正式的中文词。经过多次“双边会晤”,他采纳了周涛送给他的中文名字:“卓汉思”,其斯文程度与“文翰宁”有得一拼。

  “高手”欲重走陆上丝绸之路

  汉尼和约翰尼思固然好学,但要与双学士安伦的雄心壮志比起来,就相形见绌了。安伦告诉记者,他在莫斯科学习的时候,了解过中国的历史,对丝绸之路相当感兴趣,这次,他随“哥德堡号”航行,算是亲历了海上丝绸之路,到10月份,他要沿着原来陆上丝绸之路的路线,坐火车从中国回哥德堡。“走过这两条丝绸之路,就不枉此行了。”安伦说这话的时候,汉尼和约翰尼思的眼里充满了崇拜之情,原来高手在这里。

  当然,“中国风”吹过“哥德堡号”,受影响的可不仅仅是这3位。不信,你看,职业船员比尔工作时带上了有红五星的八角帽;美女约翰娜和爱玛筹划在广州购买最棒的丝绸,“我们要做两件最漂亮的丝绸唐装”;在计算机咨询行业工作的玛尼斯则对中国巨大的IT市场充满了兴趣;就连17岁的玛利亚,也嗅出了在中国的赚钱机会,她要当一名律师,以后也许有机会为中瑞之间的贸易提供法律服务……而在这股“中国风”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和平崛起,日益强大,日益让全世界的目光聚焦的国度。

  其实,再往深里一想,“哥德堡号”选择在261年后重走海上丝绸之路,重访广州,又何尝不与在世界上刮起的越来越强劲的“中国风”有关呢?站在“哥德堡号”的船头,凭栏遥望中国,真心希望,让这股“中国风”,来得更猛烈些吧。

  (文、图/特派记者王月华、周涛)

  “哥德堡号”航海日志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