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我愿花钱"暴露择校潜规则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9日10:04 东方网

  中考结束后,河北玉田县孤树中学学生在填报志愿过程中,老师鼓励学生在想报考的学校后写上“我愿意花钱上”,说是为了增加录取的几率。一位考生因为考分超过重点中学的录取分数线,没有写上这句话,成为同学中的“异类”,但家长张先生心里惴惴不安,担心孩子被刷下来,于是特意进京咨询相关政策。(据7月8日《北京晨报》)

  尽管教育部门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承诺“学生们在志愿表上加‘花钱上’后,

学校老师会将写的学生统计,在录取了分数够的学生后,将这部分学生按顺序录取下来”,但老师鼓动、家长担心的背后,是一条潜规则在起作用:“愿意花钱”的家庭,其孩子就更容易受到重点中学的“青睐”,进重点中学“多一些保障”;而没有向招生录取学校透露自己不惜重金意愿的学生,即使考分合格,其名额也有被挤占的危险。

  所谓“愿意花钱”,说白了就是“择校”,学生即使分数不够,交钱后也可以进入重点中学。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校际差异的存在,“择校”现象成为近年来久治不愈的社会顽症。其中即有过去重效率、轻公平的教育投入模式所造成的遗留问题,也有既得利益部门为了守住重点中学这棵“摇钱树”而对均衡教育资源的改革行动迟缓的内在因素。尽管教育部门声称重点中学“按分数录取”,但由于录取程序的不透明,给录取过程留下了腐败空间。实际情况是,一些上了分数线的考生进不了重点中学,而一些考分不够但愿意出择校费的学生却可以如愿以偿。正因如此,才会出现在报考志愿书上填写“我愿意花钱上”的奇特现象。

  从经济和理性角度看,其实谁都“不愿意花钱”。考生不论成绩好坏都表示“愿意”,实际上是被迫无奈、“屈打成招”,这逼迫的压力来自于相关部门在录取过程中的绝对权力。同时,“我愿意花钱上”几个字,又是志愿书上用来刺激招生者兴奋点的“诱饵”,无奈之中包含着一种轻蔑:你们不就是想要钱吗,我有钱,你们总该录取我吧。

  涉世未深的中学生,就要开始学会面对社会潜规则、利用金钱的威力为自己的前途开道,这是教育部门的耻辱,也是社会的悲哀。


作者:彭联联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