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共上海市委八届九次全会举行陈良宇强调建设新农村增城市国际竞争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9日10:21 上海青年报

  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八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7月7日至8日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八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建设的决议》。全会号召,全市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动员和带领全体党员和全市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实际,开拓创新,积极进取,艰苦奋斗,励精图治,扎实工作,为率先实现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建

设目标而奋斗!

  陈良宇在全会第一次大会上作重要讲话时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立足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实际,立足我国农业还处在艰难爬坡阶段的现状,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最长期任务在农村的现实,提出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学习领会中央精神,我们深刻体会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关键举措;联系上海实际,我们强烈感受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上海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率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一定要深入领会中央精神,自觉把上海发展放到全球发展的大背景、全国发展的大环境中来思考和谋划,围绕建设“四个中心”、实现“四个率先”,加快统筹城乡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贡献。

  陈良宇强调,要着眼未来发展,进一步深化对建设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的认识。要充分认识到建设新郊区新农村,是在历届市委、市政府工作基础上,按照中央要求,根据发展形势作出的战略部署,是上海在新阶段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从上海总体发展目标出发,充分挖掘、用好郊区优势,把郊区建设成为发展先进制造业的主战场、提升城市总体经济实力水平的关键引擎、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支撑点,为整个城市发展提供宽广空间和强劲动力。要充分认识到建设新郊区新农村,上海具备了坚实基础和有利条件,特别是近年来,统筹城乡发展问题越来越成为全市上下共识,全社会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的良好氛围已经形成,为建设新郊区新农村营造了广泛群众基础和社会条件。要充分认识到建设新郊区新农村,我们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作为关系上海当前发展的大事、作为关系上海长远发展的大计,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高度,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努力建设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新郊区新农村。

  陈良宇强调,要明确目标要求,全面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的主要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既要有远景目标,又要有阶段性发展要求。根据中央精神、发展形势和上海实际,市委把上海建设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归纳为“规划布局合理、经济实力增强、人居环境良好、人文素质提高、民主法制加强”5句话30个字,这是在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对中央“20个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要求在上海的具体落实。市委还明确要求,到2020年,努力把上海郊区农村建设成为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未来5年,是上海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关键时期,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的重要机遇期,必须紧紧抓住历史机遇,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把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建设推向前进,努力实现经济建设有新突破、政治建设有新进展、文化建设有新气象、社会建设有新风貌、党的建设有新进步。

  在全会闭幕式上,陈良宇又作了总结报告。陈良宇指出,这次全会围绕推进新郊区新农村建设认真讨论审议,集思广益,达成了广泛共识。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建设的决议》,是指导新郊区新农村建设的行动纲领。全会之后,要进一步统一思想,狠抓落实,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建设。要抓好传达贯彻,认真领会全会精神,把建设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的道理讲清楚、要求讲明白,把全市方方面面的思想和行动进一步统一到中央和市委的精神和部署上来,形成全市上下共同推进新郊区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要抓好任务分解,明确责任主体、工作内容、时间节点,有条不紊、有序推进新郊区新农村建设。要强化工作督查,引导广大干部在新郊区新农村建设中,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抓好政策的细化完善和体制机制创新。

  ●陈良宇指出,实现未来5年发展目标,必须抓紧抓好五方面工作

  陈良宇指出,实现未来5年发展目标,必须按照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部署,紧紧围绕“30个字”总体要求,抓紧抓好五方面工作:

  坚持规划先行,坚持以规划为纲,合理布局新郊区新农村建设,形成千军万马按规划有序部署和推进新郊区新农村建设的局面。制定和落实规划,既要立足当前,更要着眼长远,把方向性、战略性和操作性的重大问题想深议透,使规划能够真正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

  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大力增强郊区农村经济实力。加快转变郊区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要在继续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有序发展现代服务业同时,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提升郊区农业产业层次和整体水平。上海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关键是要走规模化、品牌化、科技型和服务型之路。

  坚持因地制宜,加快构建良好的人居环境。要实实在在地为群众着想,努力营造生态良好的自然环境,舒适美观的居住环境,健康文明的人文环境。改善人居环境是个渐进过程,当前要重点抓好“净化、美化”,突出做好环境整治、绿化美化两个层面的工作。同时,要积极引导农村住房建设。

  坚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努力培育造就一代新型农民。要坚持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硬”,着力提高农民就业技能,培养一代懂技术的新型农民;着力引导农民走向市场,培养一批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领头人;着力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文明素养,培养一代有文化的新型农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坚持促进社会和谐,不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促进郊区农村社会和谐,是上海率先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和谐的社会要有充分的民主和健全的法制来保障。加强基层民主建设,重点是搞好村民自治,完善村务公开,落实各项民主制度。加强基层法制建设,重点是增强农民群众的法律观念,提高基层干部依法办事的能力。

  ●陈良宇强调,着力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机制建设

  陈良宇强调,要加强机制建设,着力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着眼于制度化、规范化、长期化,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机制建设:

  一是建立公共财政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加大公共财政对新郊区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一要切实做到“三个高于”:市、区县两级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预算内支农资金用于新郊区新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二要切实做到“三个用于”:重点用于现代农业建设,用于郊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用于郊区农村社会公共事业建设。

  二是建立健全企业与郊区农村的对口扶持机制,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力度。探索用工业化的理念指导农业发展,用先进的装备促进农业发展,用先进的组织形式加快农业发展,着力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

  三是建立健全将城市优质公共资源导入和辐射郊区农村的机制,加大城市支持郊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力度。要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积极将科技资源导入和辐射到郊区农村,发挥科技进步对郊区农村建设的重要促进作用;积极将教育卫生资源导入和辐射到郊区农村,切实提高郊区农村教育水平和医疗卫生水平;积极鼓励城市的文体资源向郊区农村流动,切实改变城乡文体资源配置严重失衡的状况。

  四是建立健全人才集聚机制,加大城市人才和智力资源支持郊区农村建设力度。必须大力突破人才资源瓶颈,使郊区农村建设所需的各类人才能够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要在人才增量上做文章;要切实提高郊区农村人才各方面待遇,善于挖掘、激发人才的潜力、活力,鼓励他们在郊区农村干事业、出成果、作贡献。

  ●陈良宇强调,开创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做好“四个加强”

  陈良宇强调,要加强党的领导,努力开创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推进新郊区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证。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

  第一,加强思想引导,把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重点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处理好紧迫性与长期性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正确处理好部门工作与全局视野的关系。同时,要防止四种倾向:一是要防止“偏急”,克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思想;二是要防止“偏向”,避免偏离新郊区新农村建设的方向,树“形象工程”;三是要防止“偏高”,注意防止盲目攀高、脱离实际、超出承受能力、增加农民负担的现象发生;四是要防止“偏同”,要从各自功能定位和传统文化特征着手,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搞形式主义,不搞“一刀切”。

  第二,加强综合协调,把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凝聚各方智慧,加强综合,注意协调,切实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切实增强政策措施的协调性、可行性。要充分发挥各级人大和政协的职能作用,发挥工青妇等群众组织的作用,调动社会各方面共同推进新郊区新农村建设积极性。

  第三,加强重点聚焦,充分发挥新郊区新农村建设的典型示范作用。要聚焦重点环节,把城乡体系建设和发展都市现代农业两方面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努力抓出实际成效。要聚焦重点地区,首先要聚焦崇明,政策倾斜崇明,直至取得重大突破。要聚焦体制机制,以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消除一切制约郊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破除所有束缚城乡统筹发展的制度瓶颈,以体制机制创新助推新郊区新农村建设。

  第四,加强基层建设,充分发挥郊区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要在认真总结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基础上,着眼于形成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基层干部的工作能力;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不断增强广大党员干事创业活力。特别是要按照“一线、一流、青年”要求,积极发展优秀青年入党,增强农村党员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陈良宇总结上半年工作

  陈良宇在分析本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形势和党的建设取得的新进展时指出,今年上半年,在党中央正确领导和有力支持下,上海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地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紧紧围绕“落实、聚焦、突破”工作基调,识大局、谋全局、抓开局,积极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喜人,呈现出经济结构更趋优化、增长方式加速转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贯彻落实宏观调控明显见效的良好态势,正朝着符合科学规律和以科技进步为动力的发展方向前进,为“十一五”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结构优化初见成效。经济运行呈现平稳健康发展态势,增长质量明显提高,能耗明显下降,创新能力明显提升;需求结构趋于优化,产业结构趋于优化,引资结构趋于优化。

  上海城市建设和管理跃上了新台阶。以筹备上海合作组织峰会这件大事为契机,进一步增强了城市国际竞争力。广大干部群众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饱满工作热情,注重细节、精益求精,无缝衔接、团结协作,周密细致、追求完美,连续作战、不辱使命,使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得到了生动演绎和进一步升华。

  在做好第三批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同时,不断总结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形成的好做法、好经验,将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取得的实践成果,上升为制度成果、理论成果,努力形成“党员长期受教育、群众不断得利益”的长效机制。大力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在全社会广泛开展“知荣辱、讲文明、迎世博”市民践行公共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中,广大党员率先垂范,有力促进了市民素质、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

  全会由市委常委会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作重要讲话。

  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作关于上半年经济工作情况和下半年经济工作安排的讲话。市委副书记刘云耕、罗世谦、殷一璀、王安顺出席,市委常委吴志明、冯国勤、周禹鹏、范德官、王仲伟、姜斯宪、沈红光、杜家毫、戴长友等出席。

  ■全会主要任务

  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上海工作的一系列要求,正确把握当前形势,紧密结合上海实际,从全局和战略高度统一思想,进一步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按照中央精神、上海实际,努力建设“规划布局合理、经济实力增强、人居环境良好、人文素质提高、民主法制加强”的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

  ■全会强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而提出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按照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要求,上海加快建设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事关实现“四个率先”要求,事关建设“四个中心”大局,事关未来发展空间的拓展,必须紧密结合本市实际,稳妥扎实推进。

  ■全会认为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郊区和农村发展,始终重视中央精神、发展形势、上海实际有机统一,坚持连续性、稳定性、开拓性相结合和开创性、坚韧性、操作性相结合;始终重视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到全市发展大局位置,坚持“三个集中”,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始终重视促进郊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坚持规划先行、城乡互动,有序推进郊区建设;始终重视为郊区和农民办实事,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方向,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支农惠农;始终重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性,坚持依靠体制、机制创新,为郊区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全会指出

  市委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按照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对上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的具体要求,在今年年初确定了5个重点专题和9个面上专题,组织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并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的建设目标、推进政策和工作措施等。在此基础上,市委召开全会并审议通过的《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建设的决议》,在上海郊区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