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一座城市的“均衡教育”试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0日01:31 安徽在线-新安晚报

  市长孩子就近入学

  铜陵市第二中学是所完全中学,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师资水平,二中在市区学校里只能算是中等水平,而铜陵市市长的孩子就在这所普通学校读书。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的原则,市长家所在的学区就是二中的初中部,孩子也就顺理成章地选择成为二中的一名学生。

  其实这种现象在铜陵并不是个例。该市教育局金燕局长告诉记者,去年市区共有6000名中小学生升学,但跨学区择校的却只有40人。这40人中大多数是因为父母工作较忙,只好选择将孩子放在爷爷奶奶家附近的学校,为了上一所“名校”而择校的则非常少。

  “我很幸运,这么多年没有一个领导给我递过择校的条子。”金局长说,中招是全国各地教育部门最无奈最困难的问题,但因为各级领导带头不开口子,不破例子,不给面子,铜陵市教育局没有收到一封人民来信或受到老百姓的指责,可以说这是该市择校风得以遏制的一个前提保障。

  投资拒绝锦上添“花”

  铜陵市第九中学是一所距离市区近7公里的郊区学校,但是走进校门,记者却意外的看到了一所逸夫楼赫然屹立在校园的北面,而一般情况下逸夫楼都是建在各地的“名校”里的。

  据了解,铜陵整个市区只有两座逸夫楼,还有一所建在同样是郊区学校的五中。“要想达到教育均衡,必须拒绝‘锦上添花’”,金局长说,重点学校是产生择校风的主要源头之一,为此教育局整合资源,撤并了13所规模较小、低效质差的学校,投入资金新建或扩建了22所中小学,满足了每一位中小学生“就近入学”。同时将市区两所重点完中的初、高中分离,剥离的一所重点初中停办,将生源分流到其他学校,另一所初中改为普通公办学校,结束重点初中的历史。此外,市里还加大了薄弱学校的投入,这么多年来,每年用于薄弱学校建设和改造的教育附加比例均在75%,投入共计1.5亿元,新建教学楼、实验室等教学用房4万平米。

  名师按需要“迁移”

  师资流失往往给薄弱学校带来很大的打击,为此教育局采取了“名师迁移”等办法,有意识将一些老牌学校名师调到新建或薄弱学校。在对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评选方式上也进行了改革,将评选指标切块分配到每所学校,避免骨干教师集中在示范学校,也调动了薄弱学校老师的积极性,教学质量自然上升。三年以来,除考研等情况,没有一位薄弱学校老师申请调动。

  老百姓最终接受

  “现在大家都说铜陵无择校,说实话,这种说法一度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金局长坦言道,“铜陵是个小地方,虽然在择校问题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们的做法是不是对其他城市也具有借鉴作用?这是我们最为担心的问题。”此外,由于择校在很多城市都存在,铜陵却对其进行了严格的限制,教育局也担心当地的老百姓会接受不了从而产生不满情绪。而事实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目前很多城市都纷纷学习和借鉴铜陵的做法,而教育资源的相对均衡也让当地老百姓意识到择校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金局长说现阶段的教育均衡还停留在低层次上,下一步教育部门将致力提高均衡后各校的教育水平。此外,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也将被纳入重点。“教育资源是所有学生都有权享受的,而不能仅仅停留在城市的资源均衡。”本报记者 张晓嵘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