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铜陵经验”实为“遵规守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0日01:41 安徽在线-安徽商报

  这里的学校没有好坏之分,只有远近之别”———这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评估小组专家在铜陵市区街头随机访问时得到的一致答复。事实上,正是铜陵10余年来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方面的不懈努力,才造就了这座国内罕见的“无择校之城”。

  铜陵市在市区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均衡方面的举措,赢得了国务委员陈至立的高度赞赏,并批示“铜陵经验值得全国推广”。在各界的高度关注下,一时间古铜都在中国教育界

掀起一股热潮,“铜陵奇迹”、“铜陵经验”、“铜陵现象”等称谓屡见报章。

  然而,铜陵市教育局局长金燕告诉记者,“如果一定要说铜陵有什么经验,那就是我们一直按照义务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办事”。择校也疯狂

  政府寻求治本之策

  10年前的铜陵,择校也疯狂。作为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基地,该市学校主要为矿区学校和市属学校,前者人财物由企业投入,后者多由市教育局直管。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前者随着矿产资源的枯竭每况愈下。为了给孩子找一个好学校,矿区家长纷纷将孩子往市区学校送,择校风愈演愈烈。

  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进入理想的学校学习,家长们不惜出高价,求亲戚、托朋友,甚至出现了为孩子择校而上访、以自杀相威胁的极端情况。

  一位市区学校的老教师回忆说,择校盛行时,一到暑假,家里的电话都不敢接,多是来找关系的。由于名额有限,许多家长往学校送钱都送不掉。而那些家境不宽裕的孩子,只能就近入学。

  要刹择校风

  就要“办好每一所学校”

  家长对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的狂热追求,促使择校成风。铜陵意识到择校热的背后是教育的不均衡发展,不解决教育不均衡问题,择校风只会屡禁难止。10年前,铜陵提出“办好每一所学校”的口号。

  为了使有限的资源用得其所,铜陵首先调整学校布局。撤并100多所中小学校,新建和改扩建22所学校,在满足学区学生在规定服务半径内就学要求的同时,投入巨资,使市区每所中学都有标准的实验楼、微机室、语音室、电子备课室和多媒体教室。

  硬件投入做到均衡,但财力比铜陵雄厚的城市多的是,为什么仅铜陵做到了“无择校之城”?铜陵的又一经验是,在软件方面也让各个学校达到均衡。

  保障软件均衡

  校长教师忙个不停

  在铜陵教育系统,有一条铁律———好校长向下派。在五中、九中、十二中和金口岭小学等过去有名的薄弱学校,10年来的历任校长,不是来自教育局的业务科室,就是来自名校。对于在岗的校长,市里想方设法帮助他们充电提高,从10年前开始,铜陵就开始选派校长到上海等地学校挂职,学习深造。

  校长培训提升,教师也不得闲。把传统名校里的部分名师,调到薄弱学校和新建学校工作。既用名师之名引领一部分生源合理转移,又用名师之实提高学校师资实力。这些年来,毕业生想到铜陵任教,“逢进必考”,连想到哪所学校任教也要填志愿,每人只允许填报一个学校志愿。这样,偏远学校就能吸引更多优秀毕业生。在偏远学校任教的老师,在评职称时将有所倾斜。

  十年磨一剑

  上级没递过一张条子

  正如铜陵市教育局局长金燕坦言:铜陵经验,实际上就是一直按照义务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办事。10年来,铜陵市委、市政府和教育局都换过班子,但推行教育均衡、扶持弱校的思路一直没变。铜陵市从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到各委办局,从没有给教育局递过一张择校的条子,教育局班子成员也相互约定不批一张条子,并且互相监督。

  目光投向农村

  力争消除城乡教育差别

  无需拉关系、送票子,就能分享优质的教育资源,目前,尽管十五中(原一中初中部)仍被多数人认为是该市最好的初中,但与其他各校相比,已无明显优势。据了解,铜陵市长张庆军的孩子转学到铜陵,上的是二中,而非外界认为可能更好些的十中、十二中或十五中。

  铜陵五中距离市中心15公里,原为狮子山铜矿子弟学校,1996年还是野草丛生。当时,“划片招生,就近入学”在此根本行不通,矿上凡有点门路的人,都要千方百计把小孩迁至市区上学。均衡发展之下,如今的五中教学楼、科学馆、图书馆、电教中心一应俱全,拥有多名享受特殊津贴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铜陵市郊的金口岭小学,以前校舍破旧,在厂区办学,大量生源外流。近些年来,政府先后投入310万改造校舍,学校软件连上台阶,发展到与周边教学水平持平。就在几天前,学生洪光耀的家长要求把孩子转到学校来学习。原来,当初,被划在金口岭学区的家长对学校不信任,花重金让孩子到私立学校读书,现在发现金口岭小学非常不错,又要求把孩子转回来。

  铜陵市教育局局长金燕告诉记者,目前铜陵的教育均衡也仅限在市区基本实现,城乡间的教育差别还显著存在。如今,铜陵已经把目光开始投向农村,力争逐步消除城乡差别。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