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峡商”崛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0日03:43 重庆时报

  ■罗磊

  500年前,一伙山西人看准了货币流通对笨重银两的不满,穷几代人之功把票号、钱庄开遍了全国,由此创下晋商美名;300年前,依托京杭大运河繁忙的漕运,浙江人、安徽人成了闻名遐迩的浙商、徽商;30年前,沿海刮起改革开放东风,枭雄般的温商、粤商、闽商应运而生。今天,在市委二届九次全委会精神的指导下,三峡库区吹响了新一轮产业发展

号角,一批批生于三峡,热爱三峡的商人风起云涌,这正是数风流人物,今朝还看峡商。

  在库区采访多年,我听到最多的区域经济优势之一,就是“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确,人口众多的库区每年要产生数以十万计的剩余劳动力,无法依靠当地有限的就业岗位消化,势必大量流向外地,形成一支浩荡的库区劳动力大军。就在这个所谓低学历、低收入、体力型的群体里,时势依然造就着英雄!

  他们不甘贫穷,敢想敢闯。上世纪70年代末温商冲出温州之后不到10年,开县就闯出了第一批打工者,直奔北京、上海、东北、广东、新疆,卖小吃、拆房子、倒服装、种树苗,只要能挣钱不犯法,他们无所不为。今天的重庆德凯覆铜板有限公司董事长涂德军对1988年外出打工时的贫穷刻骨铭心,为了不受穷,他跟着大伙冲出了大三峡。

  他们自强自立,聪明勤奋。20年前的开县乡下木匠谭传华,拖着一只被炸残了的右手学画画、卖水果、当木匠,终于靠着自造的精巧木梳,成了妇孺皆知的“谭木匠”。12年前的上海拆房民工肖家运,居然从大锤挥动的间隙里看到了上海开发拆迁的循环商机,看到了高科技的巨大威力,结果拆房子也拆出了一个身家上亿的上海滩大亨。

  他们生于三峡,热爱三峡。目前开县返乡创业人员累计已达1600余人,总投资达5亿元。这5个亿分布在制造业、种养殖业、服务业、房地产业等多个领域,极大改善了库区单一的产业结构;这5个亿直接提供了上千个就业岗位,还带动了一批相关产业,间接为其供应原料、服务保障的家乡父老不计其数;这5个亿创造的利税,能为地方财政增加上千万元的收入,库区建设如虎添翼……这还仅仅只是一个开县。

  他们眼光长远,面向未来。就算企业已十分强大,肖家运仍在思索如何摆脱家族经营、彻底实现现代企业管理,为此他不断自学上进,还不断引进高学历人才。涂德军则在思索如何拉长产业链、增加利润增长点,为此他准备不久再在家乡办个厂,生产还没正式投产的高科技覆铜板上的某种高科技原料……

  他们昨天是劳动力,今天是生产力。没有资金时,李嘉诚是一个火柴厂小伙计;有了第一笔资金时,温州人开始建工厂、建营销网,逐步走向产业化;有了许多资金时,谭木匠开始全国连锁经营品牌,肖家运则从拆房进军建房,走上了多元化、跨行业经营的现代商路。许多资金聚在一起,可以叫做资本;所以,今天,运作资本的李嘉诚被我们称作国际巨商,运作资本的温州人被我们称作温商、浙商。那么,从三峡深处走出来的这一批三峡人,这一批曾经是打工仔、今天却依托雄厚资本决定资源配置的三峡商人,我们该叫他们什么呢?

  让我们同样满怀敬意地称呼他们“峡商”吧。自强不息、开拓开放的人文精神,就在他们冲出峡谷的身影里熠熠生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