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政府找准定位乃城市拆迁的关键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0日06:00 光明网

  罗士圈是辽宁省沈阳市最大最老的棚户居住区,其拆迁仅用了34天便顺利完成,拆迁户们于欣喜中乔迁新居。

  有关报道这样描述:“昔日如同城市疮疤的罗士圈,现在成了生态花园;昔日的罗士圈居民,如今真正过上了城市人的日子”。(7月2日《民主与法制时报》)诚如有关报道所言,拆迁是一个不得不做同时又是并不好做的事情。它是个临界点,会使各种隐藏的矛盾

一下子集中摆到桌面上来,如果解决得不好,就会激化矛盾甚至走向极端。也正因为此,此次被有关媒体褒扬的罗士圈拆迁,就具备了被公众仔细解读、评析的独特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方面,城市要进步,旧区要改造,土地要规划,终究是一个不可逆转或停歇的潮流。与此同时,民意要尊重,民生要维护,民利要保全,更是贯彻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主题。这两者一定会冲突吗?从罗士圈模式的成功经验中,我们可以解读出一个强烈的信息,那就是只要政府找准公共管理的合理定位,充分尊重群众的切身利益,拆迁这根蓄积社会矛盾的危险引信完全可以解除,而城市也将摆脱空间拘束而获得新的发展。

  政府找准定位首先体现在站稳立场,不挟偏私。作为公共品的提供者,持平公正是政府行为的首要品格。政府在行政行为中,不应随意放弃本应秉持的超然立场,随意加入社会争议的任何一方,这样难免影响其判断和决策的科学性,也会因此遭受公众的质疑。遗憾的是,在以往的拆迁中,一些地方政府不仅背离了上述原则,甚至主动介入,采取联合执法的方式,在缺少各方协商同意的前提下,强行拆迁,造成了不少的“拆迁后遗症”。像当年某地方政府在拆迁中提出的“谁影响地方发展一阵子,我影响他一辈子!”口号,就严重背离了政府的中立定位,受到了公众的诟病和抵制。

  站在持平公正立场的基础上,政府扮演的是公共服务者的角色。据报道,在罗士圈拆迁启动之前,政府召开了各相关部门协调会,认定拆迁户数和身份,制定相关策,为照顾弱势群体的利益,连残联这样似乎与拆迁关系并不大的部门也参与进来。拆迁过程中,城建局、房产局、城管大队、街道办事处、公安局、司法局等部门在现场联合办公,他们不是强制推行拆迁方案,而是提供一条龙式的公共服务。

  可以说,当地政府切实履行了服务公众的职能。

  不仅如此,根据报道,当地政府给拆迁户的单位面积补偿,比买新房还要高。为防止原住房面积小的拆迁户买不起新房,罗士圈的拆迁政策一改“拆一米还一米”的传统标准,而是给予最低7万元的补偿。这些补偿措施,与一些地方政府想尽办法截留拆迁户补偿款的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罗士圈拆迁模式成功的原因还有一点,就是有关部门通过精确的得失计算,充分地照顾到了拆迁户的切身利益。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他们认真对照拆迁户的得与失,替群众算清了一笔经济账,确保有关居民不会因为城市规划调整这样的公共事务,而自身利益受损。不要小看算这笔经济账背后的意义,正是通过这样的“锱铢必较”,拆迁户的实际损失被精确地量化了,群众利益成为一个思考问题的重要角度,烙进了公共管理者的头脑之中。

  其实,只要政府找准定位,时刻把民生主题摆在首位,拆迁也许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困难。不过,跳出“罗士圈”来看,这条公共管理的成功经验,又何尝只在拆迁中才有用武之地呢?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