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西藏民间文化的守护神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0日09:31 正义网-检察日报

  

西藏民间文化的守护神

  六月八日叶星生荣获首届中国民间文化守望者奖叶星生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研究员藏族文化博物馆筹备组组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西藏自治区政协委员

  西藏,以其独特的风情吸引着我们,也以其独特的风情考验着我们。

  一些进藏的外乡人讲:西藏三天算过关,西藏仨月算考验,西藏三年算好汉,西藏八年向回转。

  而叶星生在西藏足足呆了38年。对这个汉族人来说,就算在这38年里什么都不干,能守住就很了不起。

  而这个异乡人却倾尽自己的青春和心血,帮助藏族人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收集文物。

  为了收集西藏文物,他倾家荡产不说,还写了欠条无数,他没有妻子孩子,那3000多件文物就是他的“孩子”,是他的心头肉,他和它们组成了一个家。

  可是在1999年,他却自愿把这个家拆散了,将2300件文物捐赠给了西藏博物馆。

  他——叶星生和西藏已经融在了一起,这个1965年进藏的外乡人,见证着西藏的每一次发展进步。通向西藏的第一条铁路——青藏铁路开通之前,他亲自设计了建设纪念章;今年10月1日,设在西藏博物馆内的叶星生民间珍藏捐赠馆将对外开放,这是西藏博物馆针对青藏铁路开通的庆祝之举。

  叶星生留住的那些文物遗产,以及它们身上神秘而古老的历史文明,将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展现给更多的人。

  记者手记:

  现在,他在北京

  叶星生已经把家从西藏搬到了北京,作为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的研究员、博物馆筹备组组长,他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改变生活方式,自从将2300件“宝贝”捐出之后,叶星生就开始筹划,或者说,他不得不再次找个精神寄托了。“‘孩子’都捐出去了,精神上被掏空了,我必须找到另外一条道路,起码从精神上把我撑起来。”他说。

  2002年,叶星生来到北京,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的领导告诉他,要在2008年之前建成一座藏族文化博物馆,这个愿望已经有10年历史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果。他们对叶星生寄予厚望,希望他把这个事情做成。

  舍不得西藏的叶星生矛盾了整整半年,最后才下定决心来北京。

  组建博物馆的工作忙碌而琐碎。每一样藏品的历史和文化,他都要加以研究并形成文字;继续收集藏品是博物馆的需要也是他抑制不住的冲动,毕竟这个动作他重复了40多年了;绘画也是40多年的爱好了,他老是想画,老是有灵感,也不忍心丢;这个自称是绘画、收藏、藏学研究的三栖动物,把自己折磨得挺惨,每天只睡三个小时,吃水果都嫌浪费时间。

  “喜欢的事多了,也是一个包袱。我老想遇见一个高人给我指路,让我活得单纯些简单些。我甚至想过在年内尽快当机立断,作出一个选择,甩到一块心头肉。”尽管叶星生这么说,但他还是知道,自己太“贪”了,三块心头肉,每样都放不下、舍不得。

  把2300件藏品捐赠给国家

  收藏,对于叶星生来说,最初的意义,是在文化生活极度匮乏的西藏活下去的精神支柱。“在西藏的38年,这是我最大的快乐,是我唯一的消遣,正因为这个,我能活下去,而且离开时恋恋不舍。”

  他从没想过要当收藏家,不过,却在鬼使神差之间变成了收藏家。他本来应该是个画家,只是现在,很少有人记得他的画,更少人知道他的画相当值钱。

  13岁的时候,他被吸纳到西藏日报社美术组,边担任美术编辑边学习;1980年至1985年,他为人民大会堂西藏厅设计绘制《扎西德勒》图;他那些吸收了藏画特色的绘画作品是以平方尺为单位标价销售的,均价是两万元一平方尺。

  他本应富有,可却没给自己的生活留一点积蓄。搞收藏必须有资金,微薄的工资哪里够用,画画成了他的发财之本,卖画的钱他全搭给收藏了,还赊着账、贷着款。

  就这么一个乐子、这么一个爱好,这么一个让叶星生在精神上富有的奢侈兴趣,已经把他的物质生活折磨得不像样子了。1990年,他在北京办了个西藏民间艺术珍藏展,成功之后,又萌发了一个更加“变本加厉”的愿望:建立全国第一个私人博物馆,专门展览西藏文化。

  “1990年北京的展览,让我的藏品首次曝光,对我触动很大,我感到收藏对民族、对国家、对我自己都非常重要。当时我想,我肯定又要奋不顾身干点大事了。”他说。

  如果说在这之前,叶星生对于民间藏品的爱是以倾家荡产为代价的,现在,他就是奋不顾身了,1990年至1995年,他过的是贫困线以下的生活,并以身体和健康做资本,拼命画画拼命挣钱拼命买东西。

  5年努力,尽管藏品数量从300件增加至3000件,但是,距离他所设想的数量还是遥不可及。“建馆的资金我还要去跑,家里的那些‘孩子’又牵扯着我,让我操心,我雇了两个保安保护他们,但我还是每晚失眠,若是睡着一会儿也是噩梦不断,不是梦到着火就是抢劫。”叶星生感到太累了,感到绝对不能再往前走了,戛然停止最好,但必须给藏品找个好归宿。

  私人博物馆绝对不建了,让藏品们到西藏博物馆安家吧。叶星生下定决心,并与西藏博物馆联络妥当,时值1999年。

  捐赠,是叶星生自己的决定,他是自愿的,而且义无反顾,但毕竟是挖去了2300块心头肉,毕竟是和那些朝夕相伴的“孩子们”分离,他说自己是大起大落地死了一回。

  “那次考验太凶了,家徒四壁了,陪了我30多年的东西都走了,真是啥都没有了,那种挣扎、生离死别的感觉,我快要挺不下去了。”叶星生的相册里保留着他和那些“孩子”即将分离时的照片,叶星生的表情,是无法形容的悲伤。

  “云开雾散,星光灿烂,现在想起来,真是太该捐了,好在没有办私人博物馆,好在给它们找了个归宿,否则,我将永远得不到解脱。我的理想是回归简单,可我直到现在也没有找到回归的路。”叶星生说。

  叶星生这一次捐赠给西藏博物馆的2300件藏品,有一级文物22件,二级文物43件,三级文物100件。西藏自治区政府对他的藏品给予极高评价:“叶星生先生所收藏的大量历代民俗藏品,填补了我区对外宣传与博览上的一个重要空白,其中部分藏品为历代罕见的珍品、孤品、绝品,是无法用金钱来估量其价值的西藏文化瑰宝。”

  青藏铁路的见证人

  今年10月1日,西藏博物馆将开放设在其中的叶星生西藏民间珍藏捐赠馆,这是西藏博物馆针对青藏铁路开通的庆祝之举,已经下拨56万元资金用于珍藏馆的装修。

  叶星生说,7月上旬他将进藏筹备珍藏馆。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进藏,他将不必忍受转机的烦恼和公路上的颠簸。“青藏铁路,西藏人盼了多少年呵,我是见证人,这对于西藏来说,是翻天覆地的好事。”

  叶星生珍藏着关于青藏铁路的点滴记忆和文字资料。

  在他的记忆中,西藏自治区政协对这条铁路的讨论从2001年就开始了,叶星生说自从修建青藏铁路的消息不胫而走后,它就成了政协最核心的议题。

  作为民间艺术的收藏家,叶星生最关注的莫过于对于西藏民间文化的保护。

  西藏民间文化大量流失,已经颇受关注。外国人一麻袋一麻袋地把我们的东西带走,这对于收藏家叶星生来说,是太残酷的事情,因为他没有那么多钱,竞争不过外国人;对于中国人叶星生来说,责任感要求他呼吁对此加以控制。“西藏文物长期遭受破坏,所剩无几,对于这些数量极其有限的历史见证,是花大力气留住的时候了。”

  青藏铁路开通后,便利了西藏的交通,叶星生担心的是,这可能会引发国内外有实力的收购者对于西藏民间文化更大规模、更高频率的收购。

  任凭其收购是绝对不行的。叶星生在2004年的政协提案中建议,文物在民间的流动必须有更细化的管制办法,以防止重要文物在市场上被抢购一空。

  在这份提案中,叶星生也借助画家的审美思维对西藏的城市规划提出警示性建议:西藏的优势和特色是藏民族独具特色的生产生活方式,对西藏的开发,应该建立在本民族的固有生活方式和建筑特色的基础上,不能替换、不能照搬。

  提案中所提到的第三项内容,是对于自然景观的保护。从目前来看,修建铁路时已经给予充分注意和处理,为了保护纳木错,青藏铁路绕了七八十公里,叶星生关注着这些举动,就像一个西藏人关注着自己的家乡。

  在叶星生的文字资料里,收藏着一封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在2003年12月11日写来的感谢信。原来,当年10月8日,铁道部、青、藏两省区在格尔木召开了“青藏铁路建设纪念章”颁发大会,这一纪念章的设计和监制者就是叶星生。

  

西藏民间文化的守护神

  他说,淘宝其乐无穷

  叶星生在西藏呆了38年,倾家荡产收集那里的民间文物。在1999年,他自愿将2300件文物捐赠给了西藏博物馆, 其中一级文物22件,二级文物43件,三级文物100件。

  叶星生收藏的唐卡

  

西藏民间文化的守护神

  

西藏民间文化的守护神

  

西藏民间文化的守护神

王丽丽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