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第三拨”浙商进藏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0日09:34 解放日报

  算起来,绍兴商人冯钶是“第三拨”进藏做生意的浙商。他家的企业在西藏那曲投资的浙江商城项目二期,下个月就竣工了。5万平方米商铺、71套商品房,卖得很火。71套房子,135个人来订。那曲人第一次有了排号买房子的概念。

  不像20年前、10年前的第一第二拨浙江商人,这一回第三拨浙商瞄准的是已经开通的青藏铁路,投资的都是矿产、房地产和养殖种植等新兴行业大买卖。

  西藏温州商会秘书长陈建瑶说,在西藏,至少有上万个浙江商人,浙资至少几百亿元,“这两个数字还在明显增加。”

  民间有张“西藏投资排名表”

  在西藏做过生意的浙商,都知道一张民间版本的“投资西藏热门地区排名表”,依次是:拉萨、林芝、日喀则、山南……在这张综合了西藏不同地区气候、海拔、消费能力等各种因素的排名表中,平均海拔4000米、一年中有半年都是冬天的那曲,一直排名很后。

  “可通火车了,情况就不一样了”,冯钶非常自信:这片长久以来不被浙商看好的羌塘地区,会因为青藏铁路很快热起来。为此,冯钶的家族企业在那曲投资了8500万元,建造一个巨大的浙江商城。那曲是青藏铁路从青海进入西藏后的第一个火车站,被人称为铁路中的“好地段”;冯钶的浙江商城在那曲,也占着“黄金地段”———一号门对着那曲地区的中心干道,二号门正对青藏公路,而且,离火车站仅七八公里。

  冯钶的商铺果然好销。第一期261个商铺,每平方米卖3000元,或者每个商铺月租1000多元。不仅当地人买得多,浙江的家乡人也很感兴趣。浙江商城到杭州参加全国商铺展,西藏那曲成了全场的热门。

  “都是冲着铁路商机来的”,在那曲地区挂职副书记的浙江干部李良福说,那曲有资源,大的有矿产,小的有酥油、虫草,都是百里挑一的好东西,铁路开通,运输成本下降60%,能不能赚钱,精明的生意人一看就知道。

  李良福告诉记者,明年那曲招商局还要招一个浙江干部,铁路一通,招商有的忙了。

  浙商进藏,每十年一拨

  温州商会秘书长陈建瑶已进藏10多年,算“第二拨”进藏浙商。他爱喝酥油茶,也爱吃一般内地人吃不惯的血肠,就连说话的口音,都带了点康巴汉子的味道。

  陈建瑶说,浙商一共有三拨进藏高峰。第一拨是20年前,浙江人从内地到西藏,做的多是木匠、照相等小本买卖。第二拨是10年前,老乡们跟着第一拨前辈进藏,这一次生意做大了,高低压电器、服装、皮鞋,都是“浙江生产”的强项;第二个十年的中期,又恰逢西藏城镇的基础建设高潮,不少浙商靠承包工程也发了财。

  两拨进藏,浙商在西藏主要城镇已经站稳了脚跟。以拉萨为例,市内主要的商业街道———步行街、青年街和北京中路,至少80%的商铺由浙商,特别是温州商人经营着。“几乎都是我们浙商的”,陈建瑶说。记者曾去拉萨采访,在市内主要街道走走,大到“正泰”、“红蜻蜓”等知名浙江品牌,小到说不上名字的小商品,问问老板从哪里来,回答都是“浙江”。

  第三拨浙商进藏,则直接和“铁路商机”有关,他们所投资的行业,也正在从服装、鞋业等传统产业转到矿产、房地产、养殖种植等新产业。矿产,是眼下西藏最热门的。目前,已经在西藏获得矿产开发权的浙商有十来家。“都是家底殷实的民营企业,一般人做不起”,陈建瑶告诉记者,投资矿产,投入大,风险大。成立一家矿业公司,先期投资起码几千万元,如果开矿成功,赚的钱几辈子都够用;不成功,就像把钱投进无底洞,有去无回。但上百个浙商都想法往这个行业里挤。为什么?因为利润丰厚。青藏铁路开通之前,运输成本高昂,当地也限制开发;现在铁路开通,运输成本减少六成,过去1元运费,现在就只要四角,这给矿产开发创造了巨大的获利空间。出于对西藏生态保护的考虑,当地对企业进入矿产行业的审批非常严格。陈建瑶说,大家都觉得那十来家拿到许可证的浙商企业,真是幸运到家了。

  房产也热。由于运输成本和人工费用高昂(西藏含氧量低,冬天高寒,有效工作时间短,工作效率也较内地偏低)的原因,西藏房产的成本也高。不计地价等因素,单计建筑成本,内地大约500元/平方米,而拉萨是1000元/平方米,到了那曲,就升到了1200元/平方米。运输成本下降,建材价格也会跟着降。一个正在拉萨操作房地产项目的沈老板掩不住高兴地告诉记者:真是托了铁路的福了。

  “铁路商机”骤然升温

  陈建瑶告诉记者,尽管四、五年大家就已经在提“铁路商机”,但铁路真正通了,那种“到处有商机”的气氛还是骤然热了许多。陈建瑶接受记者采访的一个小时里,四次停下来接手机。打电话的都是老乡,来打听进藏做生意的。陈建瑶说,现在到西藏来做生意的浙江人越来越多,“过去别说拉萨,就是整个西藏,生意做的像样一些的浙江人,彼此之间都认识;但现在,在街上常常会听到家乡话,脸不认识,一打听,生意还做得挺大。”

  虽然商人们都承认,“铁路商机”不可能几个月内就改变西藏,但一些细小的变化还是发生了。记者两年前曾到那曲采访,在一家浙江人开的商店里买饼干。姓鲁的老板说,店里进的多是内地小作坊里的货。看到记者不知道买什么好,老板也很无奈:运费高,这里任何一样东西都比内地贵,如果再进价格高的正规货,怎么卖得掉?记者今年再联系鲁老板,对方在电话里很兴奋:奥利奥、好丽友、德芙、农夫山泉……你再来,一定能买到你在上海常吃的那几个牌子。鲁老板给记者分析,火车开通,当地人慢慢就会有钱,现在先进行一点“品牌培养”。

  西藏温州商会估计,在西藏的浙资起码有几百亿元,浙商上万人,其中温州商人五六千人。“这样的资金量还是小的”,陈建瑶很肯定,最多就这两三年内,不仅人数会增加,资金量也会大大增加,“矿产、房地产等新产业,都是投资量特别大的。”

  陈建瑶、冯钶、鲁老板们都相信,西藏虽然离家很远,但在这片土地上,大有商机。

  本报记者 张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