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事业单位改革谨防政府卸责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0日11:35 南方网
  燕赵都市报网络版 谭雄伟

  深圳市召开事业单位改革动员大会,宣布全面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探索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此次改革将按照现有机构分类改革、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两步走的原则来实施,对于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分别采取转企、撤销、纳入行政机构序列、保留、整合等办法推进改革(7月8日《南方都市报》)。

  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启动,我国公共机构改革步入深水区。事业单位改革,将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要使改革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必须防止个别地方政府借事业单位改革推卸政府责任。

  我国目前的事业单位,既存在着人浮于事、机关臃肿等问题,又存在着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不足的问题。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们改革的一个普遍模式,就是“放权让利”。可是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出现权力没放弃,责任却被放弃了的现象。最典型的是医疗体制改革。我们知道,长期以来医院就被定位为“事业单位”,但是在改革时,政府大力缩减对医院的财政投入,一味地将医院推向市场。于是,旧体制下本来水平就不算高的医疗服务与保障功能,很快趋于瓦解,医疗机构本身逐渐成为自我服务的利益集团。就这样,我国医疗服务领域酿成了今日的危机,导致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

  人们经常说,市场经济是与“小政府”相联系的。其实不管是小政府还是大政府,都要摆脱权力的自利性,而不是说要减少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都是要限制政府的权力,而不是要推卸政府的责任。具体到我国的事业单位改革,就需要正确看待我国事业单位的大与小问题,应把改革的重点放在理顺关系、明确职责、减少成本、提供服务上来。要做到这一点的关键,在于政府强化责任意识。

  所谓的“事业单位”,国际上较为规范的说法叫做公共机构,即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机构。设立公共机构的目的是为社会全体公众的利益服务,以保证社会中的每个公民都能公平地享受到最低限度的文明成果,以弥补市场缺陷。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最基本差距之一,就是这些国家几乎没有健全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体系,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社会保障体系和基础设施等都不尽如人意。而糟糕的公共服务、悬殊的贫富差距、腐败的权力结构等,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会造成严重的制约,最终导致社会处于持久的不稳定状态。

  因此,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不能把改革目标仅仅定位在消极的削减人员和经费上,而应该定位在积极公平分配公共资源、改革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有效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上。这一目标定位,与新时期我国政府以人为本、统筹发展的新的发展战略是一致的。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对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会增加,我国事业单位改革要充分注意到这一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着眼于提供高效优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只有把事业单位改革定位在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上,才能把握改革的正确方向,才能保证改革的成功。(编辑:付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